
![]()
如果有一场穿越千年的相遇,当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苏轼踏上今天四团镇五四村的小径,他们定会为这片现代与田园交融的景象挥毫泼墨,抒写对乡土的深沉眷恋,让诗意在这片土地上悠然流淌,这里有秋收的喜悦,更有诗人与乡土最深情的对谈。
唐代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
![]()
唐代诗人李绅曾以《悯农》诉说农事的艰辛与期盼。若他漫步于五四村的田间,目睹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滋润禾苗,无人机掠过稻浪喷洒肥料,或许会惊叹:“千年农事终换代,机械声声替牛耕!”
![]()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
![]()
唐代高骈笔下“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静谧夏日,与五四村秋日的生机活力形成鲜明对比。在这里,绿荫掩映的青春活力街区,老人对弈、青年漫步,尽显生活气息;河流倒影中,传统浮桥与现代路灯轮廓相映,传统与现代交织,勾勒出一幅静谧与活力并存的秋日画卷。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
![]()
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共饮的田园情趣,在五四村的农田中延续。但今日“桑麻”之言,已化作村民讨论乡村文旅、生态农业的蓬勃生机。若诗人夹起来自五四村的蔬菜,小酌一杯美酒,或许会感慨:“把酒仍言乡土事,振兴新曲胜古谣。”
宋代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
![]()
苏轼笔下秋日的饱满色彩,恰似五四村产业多元发展的画卷。金色稻田似大地织就的华丽锦缎;绿色公园如自然馈赠的鲜亮宝石;白色瓦檐与自然相融,仿若岁月沉淀的温柔底色。三者交相辉映,织就一幅现代乡村的丰收画卷,既有传统农耕的质朴厚重,又蕴含现代生态的灵动鲜活,于斑斓色彩间展现乡村新貌。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
![]()
辛弃疾夜行黄沙道时聆听的田园交响,今日在五四村的生态农场中有了新韵。蛙声依旧,却伴随着合作社里的农户欢笑,游客在稻香中体验收割的乐趣。诗人定会击节而歌:“稻浪千重接厚土,丰年笑语入云端!”

![]()
当古诗韵脚落入五四村的土地
千年的诗情并未老去
而是在乡村振兴的笔墨中重生
这或许正是古今诗人心之所向的桃源
诗意栖居
不止在诗里
更在脚下这片热土之中
特约通讯员:黄施雨(四团镇)
编辑:何琪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