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谢百云先生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窗前奇石秀,门上古书香”等书法作品次第展开,我们得以在笔墨的浓淡干湿间,触摸到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生活雅趣——那是田园的质朴、书房的雅致,更是诗与书交融的文化温度。
![]()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谢百云对田园诗意的笔墨复刻。这句出自孟浩然《过故人庄》的经典,被他以浑厚洒脱的笔法写就:“开轩”的笔意舒展如推窗见景,“把酒”的墨色厚重似醇酒满樽,“桑麻”的笔画质朴如田间作物。在这幅作品里,书法不再是孤立的艺术,而是与诗句的田园意境深度共鸣——观者仿佛能透过笔墨,看到轩窗之外的菜园绿意,听到杯盏之间的农事闲谈。这种共鸣,恰是中国传统“诗书画同源”的生动体现,谢百云以书法为媒介,让千年前的田园雅趣在当代仍可感可触。
![]()
![]()
“窗前奇石秀,门上古书香”则是谢百云对书房雅致的精神凝练。金黄大字在深蓝笺纸上熠熠生辉,“奇石秀”的笔意灵动如石上苔痕,“古书香”的墨色沉厚似典籍陈香。在中国文化里,“奇石”与“古书”是文房清供的典型意象,代表着对自然意趣的赏玩和对人文积淀的追求。谢百云以书法将二者并置,实则是在构建一个精神的书房:窗前有石可品其灵秀,门后有书可嗅其墨香,这份雅致无关物质丰俭,只关心灵追求。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这样的作品恰似一剂文化清凉散,提醒人们在忙碌之余,当为心灵留一方赏石读书的雅境。
![]()
![]()
综观谢百云的这类书法创作,其核心魅力在于“以书载道,以道润心”。他不满足于书法技法的炫技,更致力于通过笔墨传递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开轩把酒”是对质朴人情的珍视,“窗前书香”是对精神世界的耕耘。这些作品或挂于厅堂,或置于书房,都能在不经意间唤起人们对传统雅趣的记忆,让诗性的生活态度在笔墨的浸润中慢慢复苏。
在谢百云的笔墨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书者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望。他以书法为桥,连接起古典诗词的意境与当代人的精神需求,让“田园之乐”“书房之雅”这些看似遥远的文化符号,成为可感、可及的生活美学。这种创作,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传承,更是对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当代诠释——原来,诗意与雅致从未远离,它就藏在谢百云的笔墨里,也藏在每一个愿为生活留白、为心灵种竹的人的追求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