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申报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镇黄岗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基卡依村、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4个乡村入选。
为何这4个乡村能够脱颖而出?他们的成功经验又带来哪些启示?在笔者看来,是因为这些乡村保留了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很好地传承了古老的生态智慧,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他们吸引世界的首要条件。贵州黄岗村森林覆盖率超过85%,溪流穿寨而过,构成一幅自然的生态画卷。四川基卡依村坐落于雪山与森林之间,纯净的空气与壮丽的高原景观令人心旷神怡。江苏东罗村水系纵横,垛田景观与碧波相映成趣。浙江荻港村则是一派小桥流水、桑鱼共生的美好江南风光。这些乡村都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给游客带来美的享受,是现代人向往的心灵栖息地。
从更深层次看,在现代化浪潮中,这些乡村之所以能够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古老的生态智慧得以传承。这些村庄一直保持了传统的生态化种养方式。例如,浙江荻港村的桑基鱼塘系统,通过“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的循环模式,很好地保持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贵州黄岗村一直延续“稻鱼鸭”种养模式,让稻、鱼、鸭在田间自然共生,无需施用化肥农药。江苏东罗村一直沿用传统的“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通过巧妙的灌溉系统设计,实现了人类与水的和谐共生。四川基卡依村传承了敬畏自然的藏文化,展现了可持续利用山地资源的智慧。这些生态智慧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仍在滋养着这片土地和人民。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9个乡村入选“最佳旅游乡村”。回顾我国此前入选的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入选的村庄同样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西递村的徽派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余村从矿山经济转向生态旅游,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大寨村的梯田文化展现了人类尊重自然、适应自然的智慧。这些乡村与今年新入选的4个乡村共同证明:保护好生态环境和传统生态智慧,才能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江苏东罗村通过“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的创新合作模式,使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升;四川基卡依村90%的村民参与到旅游业中,户均增收1.2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效益,展现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巨大潜力。这些令人振奋的案例也提醒其他的乡村,良好的自然资源是未来发展的根基,守护好自然的馈赠,无论是原始自然风貌还是传统农耕文化,只要做好开发与挖掘,都有着广阔的旅游发展前景。
“最佳旅游乡村”的成功实践向世界展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当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生态文化得以传承,乡村就能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持久魅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