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比特币一路暴跌、币圈哀鸿遍野之时,一种与科研挂钩的“长寿币”却在悄然兴起——它不光能赚钱,还能直接助力抗衰老研究。
近日,雷帕霉素长寿实验室(Rapamycin Longevity Lab,RLL)宣布,将通过一种基于加密货币的新型资助模式筹集资金支持科研,其中一种可使线虫寿命延长63%的候选物质已成为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1]。
与此同时,团队还邀请前巴克衰老研究所CEO、被誉为“新加坡抗衰国师”的Brian Kennedy担任科学顾问,生物信息学专家Kamil Pabis担任科学负责人,为该项目保驾护航。
![]()
图注:从左至右,分别是RLL创始人Krister Kauppi;Kamil Pabis;Brian Kennedy
![]()
众筹来的雷帕霉素研究
雷帕霉素长寿实验室(RLL),顾名思义,研究方向紧紧围绕雷帕霉素展开。虽然名字听起来像是一家正经的科研机构,本质上却是一个由雷帕霉素爱好者发起、靠众筹运营的研究资助平台。
创始人Krister Kauppi出身IT行业,没有生物医药背景,却长期活跃在知名抗衰社区网站“雷帕霉素新闻”(Rapamycin News)上。这里汇集了全世界最多的雷帕霉素信仰级用户,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开发出了许多雷帕霉素的神奇使用方法。
![]()
图注:2023年,Krister Kauppi在该论坛上分享雷帕霉素使用体验
Kauppi在这里遇到了诸多同好,也从交流中获得了许多启发,但他很快就意识到,光靠爱好者的自发探索远远不够。
一方面,雷帕霉素的专利早已过期,缺乏商业利益驱动,导致相关科研资金严重不足,研究进展缓慢;另一方面,他认为单靠雷帕霉素这一种药物干预,难以突破寿命的上限,必须将其与其他抗衰机制联用才可能带来实质性突破。
于是,2023年他创建了RLL,一边通过众筹的方式筹集资金,用于直接推动雷帕霉素相关研究;另一边还尝试将雷帕霉素及其类似物(其他mTOR抑制剂)与不同机制的化合物组合起来,探索更有潜力的抗衰方案。
虽然俩目标听起来很宏大,但执行起来倒并不复杂。整个RLL的核心人物只有创始人Kauppi自己,当然他并不亲自做实验,而是通过社区和平台募集资金,再用这笔经费委托专业科研机构执行。
RLL选择的合作伙伴,是由衰老领域专家Matt Kaeberlein联合创立的Ora Biomedical。这家公司专注于小分子抗衰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拥有自主研发的WormBot平台,能够自动化、快速地开展寿命干预实验。
借助这一平台,RLL希望通过线虫寿命试验,从众多候选分子中筛选出最具抗衰延寿潜力的mTOR抑制剂。为此,RLL制定了一个“两步走”战略,或者说是两个阶段性的众筹项目:
第一阶段已成功筹得5万美元,对601个候选mTOR抑制剂中的前301个进行了线虫寿命干预实验;
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再筹4万美元,用于筛选剩余300个mTOR抑制剂,但目前仅筹集到1.67万美元。
图注:RLL的其中一个众筹项目,目标是4万美元,已完成41.75%
虽然资金尚未完全到位,但已经筛选出一些颇具潜力的化合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Omipalisib。
这是一种PI3K/mTOR双重抑制剂,原本主要用于癌症、肺纤维化等疾病研究,但在筛选过程中发现它能将线虫的寿命延长63%,效果几乎是雷帕霉素单药治疗的两倍[1,2]。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众筹的进度越来越慢,第二个项目的资金迟迟未凑齐。就在此时,一个去中心化科研平台pump.science的出现,为RLL指明了新的筹资方向。
![]()
代币驱动的抗衰老研究
2024年9月,一个名为pump.science的去中心化科学平台宣布成立,经过一系列筹备工作在今年7月正式上线。
该平台的模式有点独特,融合了“加密货币+科研资助+实验验证”的玩法:研究人员只需提交一种延寿干预方案,比如某个化合物或组合药物,平台就会为它发行一个专属代币。代币可以自由交易,交易活跃度与市值决定了这个方案的实验能获得多少资金支持。
一旦代币价格或者交易的手续费达到设定阈值,平台就会从资金池中划拨一部分经费用于推进动物实验:先是线虫,再到果蝇,最终是小鼠。
平台的一大特色,就是实验过程高度透明,可以通过网站的直播实时查看实验进度,直观了解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存活情况。
![]()
图注:通过代币资助的某线虫实验中的实时存活情况
在这种机制下,如果越来越多的人看好某个抗衰方案,愿意花钱购买对应代币,那么代币价格就会上涨,持有者便能获利,实验也能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反之,如果方案缺乏关注和交易,实验会因资金不足而停滞,持有者前期投入的资金就打了水漂。
这种玩法和模式,说新颖也算新颖,但说是把炒币套了个资助抗衰研究的壳子也没错。但无论如何,相比纯粹捐钱式的众筹,这种有可能盈利的炒股模式显然更受欢迎。
RLL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他们将筛选出的Omipalisib变成了一款代币,瞬间吸引到大量关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筹集到了约2.3万美元。如果对这个速度没有概念的话,可以对比一下,过去几年间RLL通过传统筹款方式一共筹到了5.67万美元。
![]()
图注:该方案已筹集到22297美元
而后,RLL又在一周内陆续上线了三种mTOR抑制剂相关的衰老干预方案代币[1]:
No.1
多西环素
一种常见抗生素,可使线虫寿命延长95%,果蝇寿命延长34%,其机制与线粒体应激反应、蛋白质稳态改善和抗炎信号有关。
No.2
Omipalisib+多西环素
可同时靶向PI3K/mTOR通路和线粒体恢复能力,使线虫平均寿命延长了109%
No.3
雷帕霉素+多西环素
两种药物均已获得FDA批准,并有安全数据支持。如果在模型生物中的结果能够重复,能快速转化临床使用。
上述三种干预方案对应的代币,都在上线后迅速获得了大量关注,很快就筹集到了几千到上万美元不等的实验资金。
![]()
这或许正是RLL信心的来源,因此才邀请了长寿研究领域的科学家Brian Kennedy和Kamil Pabis加入团队坐镇。借助他们的专业支持,RLL希望能够将“严谨的科学研究与去中心化的资助机制相结合”,以加速抗衰老药物的发现与验证过程。
![]()
未来走向何方?
将加密货币与抗衰老研究结合,无疑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尝试,让普通人有机会“买入”抗衰科学的未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部分研究资金的缺口。
不过,并非所有的抗衰方案都能如此幸运。RLL推出的几款雷帕霉素或雷帕霉素类似物相关代币,看似非常轻松地筹集到大量资金,但其实它们个个都是该网站的明星方案。就在同一个平台上,也有不少抗衰老方案几乎无人问津,仅筹集到寥寥数美元。
![]()
抗衰方案代币是否受欢迎,并不完全取决于其科学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看市场热度与公众偏好,一些具备潜力却无法“出圈”的方案,很可能在这种模式下被埋没。
另外,这类由代币驱动的科研资助模式,只能是对传统体系的补充,难以真正替代。要将一项抗衰方案推进至大规模动物实验、临床前评估、人体试验,乃至上市,仍然离不开政府机构与大型制药公司的参与————但这些传统支持体系,如今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自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持续削减科研经费支出,不少高校实验室因此陷入困境,即使是在抗衰老圈内一向风光的哈佛教授David Sinclair也难以幸免。几个月前,他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实验室失去了所有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资助。
![]()
《柳叶刀》也发文指出,美国国家老龄研究所(NIA)作为支持衰老研究的核心机构,其经费紧缩已开始影响到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心血管老化、纵向队列研究等在内的大量项目[3]。
当辛克莱这样的科学家都要为经费发愁,当国际顶级期刊开始关注资金问题时,在漫长的抗衰之路上先衰老的已不是细胞,而是抗衰老科学本身。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