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明国际
在靖江大明生产二部折弯车间,秦吕班长站在设备前,正目光专注地观察着工件折弯的每个细节。这位扎根一线的技术骨干,正是“流动红旗合理化建议”活动以来涌现的创新典范。他用两项关键技术改进创造了显著效益,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人可创新”,成为公司月度质量标杆红旗评选中的亮眼“明星”。
面对某红单客户项目产品折弯工序的瓶颈,秦吕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技术攻关。
经过连续多日的工艺分析和现场观察,他发现折弯成型中存在的尺寸干涉问题是导致质量不良的关键。在确保产品质量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他大胆提出工艺优化的创新方案,重新设计了折弯顺序和参数设置。改进结果真的是立竿见影:不仅产品的折弯质量不良率显著下降,同时每班产量也提升了超33%。初战告捷,让秦吕深刻体会到工艺技术创新带来的双重效益。
![]()
如果说第一次工艺改进展现了秦吕发现问题的敏锐,那么第二次对海外订单项目的工序优化则体现了他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公司服务某批需紧急赶制的海外项目产品时,秦吕一直在寻找更高效更优异的解决方案。他注意到人工手动调整这一环节,不仅效率低下,还增加了后续二次整形工序。为保障客户交期,他反复进行试验,最终创新设计了专用工装来替代人工,顺利消除了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这项改进还被纳入了公司首批质量标杆红旗评分体系,且效果十分令人惊喜:单个工件节约工时率达57%,同时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
“每个细节都藏着改进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用心观察。”秦吕常对班组成员这样说。他的两项创新提案不仅解决了具体的技术难题,更为部门树立了标杆,不断激发着更多员工参与技术改进的热情。
“合理化建议”制度,为像秦吕这样的一线员工提供了展现才华的舞台,也是大明精益改善实践的生动体现。这种将员工智慧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的机制,不仅优化了生产流程,更构建起“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的良性生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