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原政治局常委,68岁失意选择了吞药自尽,骨灰至今都没有找到

0
分享至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就是李立三。他曾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工人运动中叱咤风云,却在68岁时含冤离世,骨灰至今下落不明。他的故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让人感慨万千。




李立三,原名李隆郅,1899年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私塾教员家庭。他从小就跟着父亲读旧书、背古诗词,后来又上了新式学堂。1915年,他来到长沙,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人——毛泽东。当时,毛泽东在报上发布了“二十八划生”的征友启事,李立三看到后,立刻前去相会,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时候的他们,年轻气盛,满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经常一起探讨国家大事,梦想着能为苦难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
后来,李立三还跑去湘军当了兵。不过,他的师长程潜因为和他父亲是同乡兼师兄弟,觉得这孩子有出息,就给了他一些钱,让他去北京读书。到了北京之后,李立三又报考了赴法勤工俭学,1920年初,他踏上了前往法国的旅程。在法国,他干过别人都不愿意干的炉前翻砂工,每天累得“汗流浃背”,但他却从不抱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位法共党员师傅,在师傅的影响下,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从此,他的人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李立三在法国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争取华工权利的斗争,因为他性格直爽,敢闯敢拼,留法学生都送他一个绰号叫“坦克”。你想想,这“坦克”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那得有多勇猛啊!不过,法国当局可看不惯他们这些学生运动,1921年末,就把李立三他们这批一百多人强行遣送回国了。
回国后的李立三,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他在上海见到了陈独秀,随后就被派去湖南开展工人运动。他和毛泽东等人合作,在安源矿区办起了补习学校,说是补习学校,其实就是给工人兄弟们传授知识,宣传革命道理的地方。1922年2月,他在安源建立了中共湘区最早的工人支部,还当上了书记。5月,又搞了个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他自己当主任。这可不得了,有了组织,工人兄弟们就有了主心骨。9月12日,李立三亲自担任总指挥,带着刘少奇他们组织了安源大罢工,一万七千多工人一起上阵,那场面,那气势,简直是排山倒海。最终,矿方不得不答应了工人提出的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等13条要求。这次罢工可太重要了,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的胜利,一下子就让李立三的名字传遍了全国。




之后,李立三又先后到武汉、上海等地工作,继续领导工人运动。1925年,他和邓中夏一起领导了上海日资纱厂的罢工。五卅惨案发生后,他更是挺身而出,担任上海总工会委员长,组织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他联合了学生、商人等各界人士,成立了上海工商学联合委员会,把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给了帝国主义和军阀一个沉重的打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把名字改成了李立三,这名字听起来就更加干脆利落,让人容易记住。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李立三可是坚决主张武装反抗国民党的。他和邓中夏他们向中央建议独立发动军事行动,中央也同意了。后来,他还成为了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的委员,负责治安保卫、工运和群众工作。南昌起义那可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啊,李立三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起义后,他又随部队南下广东,沿途还不忘组织群众,可以说,他为革命事业真是操碎了心。




但是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1930年,李立三犯了一个错误,他推行了一个“立三路线”,主张全国武装起义,他觉得革命高潮已经来了,得赶紧推翻国民党。可实际上呢,这个路线有点太激进了,属于左倾冒险主义。后来,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这个错误,李立三也被撤职了,还被派去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检查错误。
在苏联的日子里,李立三也过得并不轻松。他先是在列宁学校学习,后来又担任了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等职务,还主编过《救国时报》。1938年,苏联肃反运动扩大化,李立三被诬陷为中国特务,莫名其妙地就被关进了监狱,一待就是一年零九个月。但他始终坚持真理,严辞驳斥那些强加给他的罪名。直到1946年,他才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的李立三,在东北局工作过,后来又参与领导了工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他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工业民主化管理原则,还被毛泽东概括为“鞍钢宪法”,这对我国的工业发展可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呢。
然而,到了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李立三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他的夫人李莎是苏联人,虽然李莎为了支持他的工作,早就放弃了苏联护照,加入了中国国籍,但还是有人借此诬陷他们一家是“苏修特务”。在“文革”那个混乱的时期,李立三受到了残酷的迫害,他被隔离审查,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就是不做伪证,也不诬陷别人。1967年6月21日,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申明自己和家人没有里通外国,请求党进行调查。可是,第二天,他就吞服了大量安眠药,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时,他的骨灰被随意处理,登记表上写的是服毒者李明,骨灰盒也标着无名,就这样,他的骨灰至今都下落不明。这真是让人痛心啊,一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如此巨大贡献的人,竟然落得这样一个结局。




直到1980年,中共中央为李立三平反昭雪,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可是,那个时候,他的骨灰已经找不到了,骨灰盒里只能放着他生前用过的老花镜。这副老花镜,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他曾经的故事,诉说着他那波澜壮阔却又充满坎坷的一生。
李立三的一生,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材。他有过辉煌的成就,在工人运动中,他是那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袖;他也犯过错误,但他敢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反思。他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虽然他的骨灰已经无处寻觅,但他的名字和他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被后人所铭记和敬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基识
基识
文化之根,滋养着我们的成长;知识之源,照亮我们的未来。
545文章数 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