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静安区图书馆与静安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静安讲坛”在区图书馆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高级记者潘真,以《李载平传》的创作为主线,并结合其对《蛇口通讯》创刊总编辑韩耀根、著名报人张煦棠等人的深度访谈,与读者共同探讨如何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精神,留存时代记忆。
![]()
讲座中,潘真以生动的采访经历为引,分享了自己在多年写作生涯中始终关注的那些“被历史忽略却值得被铭记”的人物。
在讲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载平先生的《大科学家长啥样》一文中,潘真以兼具新闻敏感与人文温度的笔触,书写科学家的学术成就,更细腻描摹的水彩才情、对古典音乐的痴迷、与妻子相濡以沫的深情岁月……让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味的科学家跃然纸上,悄然打破了公众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
在《贾植芳先生的一辈子像一堂课》一文中,潘真写出了贾植芳先生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贯穿一生,四次入狱却始终不灭的文人风骨,在历史洪流中矢志不渝的信仰坚守,以及晚年淡泊达观的生命态度。
![]()
潘真在与现场观众的分享中特别提到,真诚是书写的前提,温度是文字的底色。唯有如此,传记才能超越个体的局限,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人物的生命力往往藏于细节之中,比如一段对话、一个手势、一封书信、一次沉默……
她还以韩耀根、张煦棠等报界前辈的访谈为例,讲述了他们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实践中如何以笔为旗,推动社会进程。这些被文字定格的瞬间,不仅是个人生命的闪光,更是一个时代的侧写。
记者:邢蓓琳
编辑:梁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