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医保卡,守护万家灯火;一项项暖心政策,托起百姓安康。
2025年,烟台市医保局以“体系建设年”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医保待遇提标、服务提质、覆盖扩面,让参保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与依靠。
在烟台,医疗保障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从失能老人家中专业护理员的轻柔按摩,到异地就医时“一个电话搞定备案”的便捷体验;从起付线的降低带来的实实在在减负,到全国首创“医保商保一站式结算”的秒级到账……这些点滴变化,汇聚成烟台医保改革的温暖底色,让“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
长护险
为失能家庭撑起“安心伞”
海阳市环保小区的刘丕南老人因心脑血管疾病失能卧床多年。女儿回忆起从前,声音哽咽:“父亲卧床后,我和母亲轮流照顾,常常整夜不敢合眼。最让人心疼的是,尽管我们尽心尽力,父亲身上还是出现了压疮。”转机发生在长护险介入之后。如今,专业医护人员每周定时上门,为老人测量血压、按摩肢体,还手把手教会家人专业的护理技巧。“父亲身上再没出现过新压疮,精神状态也好多了。”女儿说,“长护险搬开了压在全家人身心上的那块大石头。”
这样的温暖故事正在烟台不断上演。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91万人享受长护险待遇,由定点机构提供专业服务。2025年1—9月,烟台市已经为9419人支付长期护理费用8718.02万元,全市可提供长护服务定点医护机构175家。此外,将租赁辅助器具费用纳入职工长护险支付范围,已惠及727名失能人员,进一步提升了其生活质量。
医保新政
让看病负担“轻下来”
“现在有个头疼脑热,去定点医院门诊开药,既对症又便宜,还能报销!”芝罘区退休职工吕阿姨的这番话,道出了许多烟台市民的共同感受。2025年,烟台推出一系列医保惠民政策:参保居民在门诊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产前检查相关费用纳入居民医保普通门诊保障范围;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调整至1.8万元;女性灵活就业人员生育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包”,让群众看病就医的底气更足了。
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医保政策同样精准发力。新生儿凭出生医学证明即可参保;11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大幅减轻了生育负担;领取失业金期间的女性不仅生育医疗费可以报销,还可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领取失业金男性的配偶生育没有享受待遇的,可以与参加生育保险男职工享受同等待遇;支出9653万元救助34.65万人次困难群众支付医疗救助费用,进一步筑牢民生底线。
智慧服务
让群众办事“零跑腿”
在河南开封就医的蔡大爷,因未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焦急万分。一个求助电话打到烟台市医保局,工作人员两分钟内就为他完成了异地长期就医备案。“太方便了!一个电话就解决了大问题!”蔡大爷连连赞叹。
这样的便捷服务得益于烟台医保领域的“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如今,异地就医备案、生育津贴等服务实现“免申即享”,10种门诊慢特病支持跨省直接结算,全市82家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完成医保码全流程用码。更值得一提的是,烟台在全国首创“医保商保一站式结算”,参保患者在定点医院结算时,系统自动完成基本医保和“烟台市民健康保”的同步理赔,患者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真正实现了“无感理赔、秒级到账”。
数据赋能
让基金使用“更精准”
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烟台医保还通过数据赋能,让基金使用更加精准高效。全市全面推行住院DRG付费、门诊慢特病APG付费,引导医疗机构规范诊疗、合理控费。数据显示,这些改革让住院次均费用、个人负担都有明显降低。
集采政策的持续发力,也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4月起,烟台率先落地全国中药饮片集采,并接续实施国家第十批药品集采,形成惠民“双落地”效应。部分药品价格“断崖式”下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便宜药、放心药。
截至2025年9月,全市医保结算126.9亿元,生育保险支出9942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烟台医保为守护百姓健康付出的不懈努力。
在烟台,医保正以其特有的温度,成为幸福生活最坚实的底色。从专业护理员上门服务的温情瞬间,到医保报销时负担减轻的会心一笑,再到指尖办理业务的轻松便捷——这里的每一天,都在见证医疗保障如何让生活更加美好。
YMG全媒体记者 张孙小娱 通讯员 衣宝萱 摄影报道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