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美国航天史迎来里程碑时刻——执行"阿耳忒弥斯2号"任务的"猎户座"飞船与"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完成对接。这是自1972年"阿波罗17号"任务后,美国时隔53年再次为载人深空飞行做好硬件准备。美国航天局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照片显示,高达98米的组合体在组装大楼内泛着金属冷光,飞船顶部的逃逸塔如同利剑直指穹顶,这个重达2600吨的庞然大物承载着人类重返月球的梦想。
![]()
此次对接的"诚信号"猎户座飞船采用多项突破性技术。其生命支持系统可保障4名宇航员21天的深空生存,新型隔热罩能承受2800℃的再入高温,数字导航系统的精度达到阿波罗时代的100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飞船首次采用"混合现实"训练系统,宇航员通过全息投影提前熟悉月球轨道操作流程。与飞船对接的SLS火箭更是当代航天工程的巅峰之作,其核心级配备四台RS-25发动机,推力较土星五号提升15%,捆绑式固体助推器可产生1600万磅推力,足以将45吨载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根据NASA公布的时间表,"阿耳忒弥斯2号"将于2026年2月开启为期10天的环月之旅。四名乘组人员包括指令长里德·怀斯曼、飞行员维克多·格洛弗,以及任务专家克里斯蒂娜·科赫和杰里米·汉森。他们将在距月球表面7400公里的远逆行轨道开展多项关键测试:评估深空辐射防护效果、验证地月通信中继系统、测试手动控制飞船对接能力。任务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是"自由返回轨道"机动,飞船将借助月球引力实现无动力返航,这种1968年"阿波罗8号"验证过的技术至今仍是深空导航的典范。
此次任务标志着美国探月战略的阶段性转变。与阿波罗计划的政治竞赛性质不同,阿尔忒弥斯计划更注重可持续探索。2027年的"阿耳忒弥斯3号"将实现载人登月,NASA已选定SpaceX的"星际飞船"作为月球着陆器。月球南极沙克尔顿环形山附近的着陆区蕴藏大量水冰,这些资源既可分解为火箭燃料,也能提供生命支持所需。更长远的目标是在2028年前建成"月球门户"空间站,该轨道前哨站将作为深空探测的中转基地,其电力推进模块和居住舱目前正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
![]()
回望历史,美国探月工程曾经历漫长蛰伏期。在1969至1972年间,阿波罗计划累计将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耗资相当于今天的2570亿美元。但随后的航天飞机时代将重点转向近地轨道,直到2017年特朗普政府重启登月计划。技术断层导致新一代工程师不得不重新学习深空探测技术,SLS火箭的研制就因焊接工艺失传等问题多次延期。此次飞船与火箭的成功对接,既是对传统航天体系的传承,也展现了商业航天的活力——猎户座飞船的服务舱由欧洲航天局提供,太阳能阵列技术来自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
全球航天界对此反应热烈。中国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表示"关注人类共同太空探索事业",俄罗斯航天集团则宣布加速"月球-25"探测器研制。私营企业方面,SpaceX的星舰系统已完成低温燃料加注测试,蓝色起源的"蓝月"着陆器正在亚轨道验证垂直起降技术。专家普遍认为,新一轮探月热潮将推动深空探测技术突破,特别是原位资源利用(ISRU)和封闭生态循环系统的发展。
这次对接成功的意义远超技术层面。在阿波罗时代,每克月岩样本的获取成本相当于3克黄金;如今阿尔忒弥斯计划的目标是将成本降低90%。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副主任托马斯·祖布臣透露,新一代月球车已集成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和钻探系统,能实时分析月壤成分。更令人期待的是,任务将部署月球导航试验卫星,为未来的"月球GPS"系统奠定基础。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服务于登月,也将为火星任务积累经验——猎户座飞船的深空居住模块实际是火星飞船的缩小版。
随着发射窗口临近,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发射台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这个曾见证土星五号升空的传奇场地,如今配备新型消音水幕系统和防爆电缆槽。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工程师将进行三次全系统合练,重点测试发射中止场景下的应急响应。如果一切顺利,2026年情人节前后,人类将再次目睹巨型火箭托举飞船奔向月球的壮丽景象,这或许标志着太空探索新纪元的真正开启。正如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在训练日志中写的:"我们不仅要重复阿波罗的荣光,更要为人类成为跨星球物种铺平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