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王海莹 以毛麻经纬塑指尖山河

0
分享至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当粗糙的麻绳在指尖轻盈起舞,便有了生命跃动的奇迹——“蛐蛐”振翅欲鸣,“藏獒”威风凛凛,“黄河老汉”目光如炬……走进王海莹的工作间,记者仿佛踏入一座用经纬编织的时光博物馆。这位津艺毛麻编织手工技艺的第四代传人,以双手为笔、麻绳为墨,将岁月沉淀的匠人智慧化作立体的艺术诗篇。受到王海莹的影响,丈夫郭刚也加入了编织者的队伍,二人配合默契。2016年,津艺毛麻编织手工技艺被收录进天津市南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王海莹而言,这不仅是荣誉加冕,更是跨越时空的文化接力。

  逆境破茧织就新生

  记者:您是如何接触到这项技艺的?

  王海莹:据家里长辈回忆,上世纪初,家里曾做麻袋、麻绳生意。当时的天津卫,海河两岸麻线铺一家挨着一家。太姥姥坐在老屋里鼓捣那些麻线,去皮、搓绳、漂洗,一整套工序下来比变戏法还利索。她编织出来的作品刚开始就挂在自家墙上当摆设,后来左邻右舍看上了,太姥姥就把那些制品卖给人家,慢慢就做成了小买卖。这项手工技艺,是运用家族独特的技法加工、处理毛线、麻线、版纸、羽毛等原料,再用独特的手工技法缠绕、编织成各种艺术造型,制作出各种植物、动物、人物和吉祥图案造型。这个手艺在我家代代相传。

  我是在姥姥家老院子里长大的。姥姥是教师,毕业于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对我管教非常严格。我跟她学手艺时,做活儿的针脚稍微歪一点都得拆了重来。记得刚会拿笔那会儿,我瞅着妈妈摆弄各色丝线可新鲜了,可我不喜欢那些老花样,攥着彩笔就在白手帕上瞎画,整出朵“四不像”的花,还非要用不同颜色的线往上缝。我妈看着那缝得乱七八糟的活儿,哭笑不得,我却觉得自己非常厉害。

  上世纪90年代,我赶上了下岗潮,当时好多人对着空厂房发蒙,我却想起从小练就的手艺。我把六七个同样没活干的姐妹聚在一块儿做编织。我妈午休时常常过来帮我做活。我就是喜欢鼓捣这些,没想到还真能换口饭吃。

  现在想想,可能就是小时候敢在手帕上乱画的那股劲儿救了我。这营生从来不是什么大事业,不过是困顿时候抓住的稻草,是看见漂亮纹样就走不动道的瘾头。人家说我傻,放着安稳日子不过非要折腾,可我总记着姥姥的话:“手上有茧子的人,心里才有真本事。”

  记者:创业时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王海莹:创业时难处实在太多了!你热爱的东西,市场未必买账,这是最现实的矛盾。老祖宗传下来的技法、纹样,承载着过去的审美意趣,可现代人的眼光变了。要让这些“老物件”活过来,必须过市场的关。只有被更多人看见、触摸、使用,手艺才有真正的价值。

  创业初期我们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那时我和郭刚结婚不久,收入微薄,孩子尚在襁褓中,生活捉襟见肘。那时候哪有什么“非遗”概念,纯粹是想着怎么用手艺换口饭吃。最初我们东拼西凑借了200元启动资金。化工专业出身的丈夫与我一起整夜琢磨改良工艺,他画图纸,我试编法,常常熬通宵。后来我灵机一动,自制了些小工具,才把平面编织改成立体造型,效率一下子提上来了。

  那时,我和郭刚踩着三轮车,载着满箱作品穿行在天津的老街巷,三轮车上的纸箱里还睡着几个月大的孩子。记得我们第一次将货品送进龙门大厦,路过我们三轮车的人就顺手买了一件编织作品,我开心极了,因为至少证明有人愿意为这份手艺买单。如今我们的作品既有灵动飘逸的装饰挂件,也有融入日常生活的实用器具。看着冰冷的麻线生出温度,我的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只要有人欣赏,再苦也值得。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工艺品市场比较繁荣的时期。一次偶然的机会,某外贸公司将我们的作品推向市场,从此打开了销路,我们的编织作品走进了天津国际商场、吉利大厦,甚至还到了北京燕莎、赛特等商场。

  记者:创作中,您在技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王海莹:多年前我就开始创作转型,要说最难的坎儿,就是把祖辈传下来的“平面功夫”变成“立体世界”。郭刚是雕塑家,没有他的三维架构设计,我的平面编织永远困在二维世界;缺少麻料的柔化处理,他的雕塑始终带着工业的冷感。传统匠人忌讳机器痕迹,可我们要把现代材料的精准可控与传统手作的温度感合二为一。说到底,老手艺要想活下来,就得敢于和新事物衔接,不是取代,而是互相成全。

  这种跨界融合充满挑战。要做立体编织,先得学会“造房子”:先用硬纸板裁出立体轮廓,嵌入铁丝作为骨骼,再填充材料使其硬化定型,这就像给作品搭脚手架,骨架不稳,血肉就立不住。刚开始我总把握不好作品各部位的比例,要么头重脚轻站不稳,要么线条僵硬像模具,以前只想着怎么把图案绣得精美,后来满脑子都是体积、重心和光影。当麻绳突破平面束缚,它就成了能触摸的雕塑、能呼吸的艺术。

  我制作《吉祥牛羊》这件作品耗时两个月,连我的孩子都跟着熬夜赶工。你看那凸起的羊角,最初只是平面剪影,现在我们让它真正“长”了出来。这件作品光搭建内部铁架就耗费几周,外部要用极细的麻绳塑造羊角弧度,稍有偏差就会失真。

  薪火相传破圈生长

  记者:您的作品题材多是昆虫,您是如何捕捉并转化这种创作灵感的?

  王海莹:最初只是试探着做些简单的昆虫造型,谁知一旦深入便彻底陷了进去,挑战越来越大,作品却越做越小。而我每次创作都不肯重复前作的老路。对我来说,创作就是要在工艺难度和形态精准度上进行双重突破。比如这件作品《蝈蝈》,当时专门买来活体观察,夜里睡不着就开灯细看。灯光下的蝈蝈突然变得陌生又熟悉,腿节的弧度、触须的颤动,每个细微动作都刻进脑子里。那种感觉像着了魔,满脑子都是怎么用麻绳复现这转瞬即逝的动态。

  我认为赋予作品灵魂远比逼真更重要。不是非要瞪大眼睛才算传神,关键是要让“它”会说话。比如这只蜻蜓模型,翅膀舒展的角度、足尖点地的力度,它的肢体语言藏着生命的密码。

  对我们来说,每件作品早已超越普通物件的范畴,更像是孕育一个新生命。尤其是和郭刚在创作中磨合时,这种独特的创作默契推动着技艺不断突破边界,他沉浸于结构力学的理性推演,我执着于艺术表达的感性挥洒,看似不在同一条轨道上,却在碰撞中迸发出惊人的火花。我们从市井烟火中汲取灵感,最初做的不过是家用器物、节庆挂饰,慢慢却生出向纯艺术攀登的心气。

  记者:近年您做过哪些传承工作?

  王海莹:我的女儿郭珵珵是第五代传人,她带来的可不止一双巧手,更是一股鲜活的时代气息。色彩明快的毛麻卡通人物,这是我们俩为吸引年轻群体设计的“破圈”之作,展会上孩子们追着要,眨眼就被抢空了。这让我明白,老手艺要活在当下,就得穿上年轻人爱看的衣裳。最怕半夜惊醒,想着哪天手停了,技艺就断了根。但看到闺女哄着三岁娃捏泥巴,听她说“妈,咱们再捣鼓点新花样”,心里又踏实了许多。

  之后我将更多精力投入教育,在高校开设了非遗课程,面对数百名年轻学子,我坚持“广撒种”而非“精雕个别”的理念:在学校教学生,比单带徒弟更能播撒火种。很多学生后来成了老师,这让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许多毕业生仍与我保持联系,有人开服装工作室找我设计编织元素,有人将课堂所学融入职业教育……这些反馈让我坚信,艺术无处不在,关键是点燃那簇火苗。

  记者:您对未来有何规划?

  王海莹:说到底,手艺人的本分就是把手头的活做到极致。现在面对市场浪潮的冲击,我也在反思,过去自己太追求纯装饰性,可如今人们捂紧钱袋子的时候,光好看不中用的东西难卖。就像这个树干造型笔筒,既能收纳文具,又是案头艺术品,还得捎带点吉祥寓意,现代人买东西,总要图个“物有所值”加“心有所属”。对于行业前景,我和郭刚最看好仿真人像领域。未来机器人越来越普及,总不能让冷冰冰的金属面孔面对人类吧?我们已经在尝试将编织技法融入仿真人服装制作,说不定哪天就能给机器人穿上手工定制的“皮肤”。

  记者:面对行业变革,纯手工编织的生命力是什么?

  王海莹:机器永远替代不了人手上的温度。前些日子郭刚考察某家外国企业的3D打印车间,那些精准复刻的雕塑看似完美,却总像缺了口气儿,没有呼吸的节奏,没有失误带来的意外之美。机器能模仿形态,却模仿不出指尖触碰材料时那种心手相连的悸动。

  我们主动接触3D建模等新技术,但不是被取代,而是借力打力。国际舞台上,当代编织早已突破民俗范畴,成为独立艺术学科。有人用光学传感器将光线转化为编织轨迹,高科技赋能的可能性无穷大。但归根结底,机器负责骨架,手工才赋予血肉。就像百人穿百衣各有风姿,艺术家的气质藏在作品骨子里。装出来的“范儿”骗不了人,真正的创造力源于内心的真实震颤。机器可以批量复制外形,但那些细微处的顿挫、犹豫、爆发,才是艺术最动人的模样。

  守着老本行吃一辈子,这念头早过时了。行业要活,必须主动跨界破圈。这门技艺已陪我走过四十年,看似漫长,实则一晃而过。若非真心喜爱,早就熬不住了。所谓传承,先是自己心甘情愿地“传”,才谈得上后人愿不愿“承”。我至今每天早起摸针线,不为别的,就因打心底里喜欢这份触摸材料的快乐。就像这根麻线,既能编出老祖母的裹脚布,也能织就年轻人的手机壳。变的永远是形式,不变的是对美的虔诚。只要心里那团火不灭,总能找出条路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从11月份开始,国内或将迎来4大降价潮,建议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从11月份开始,国内或将迎来4大降价潮,建议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猫叔东山再起
2025-11-19 13:00:03
Gemini 3中文测评结果发布:首超GPT-5 全球第二

Gemini 3中文测评结果发布:首超GPT-5 全球第二

快科技
2025-11-19 22:08:03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高应云、江建华、杨桦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高应云、江建华、杨桦提起公诉

大象新闻
2025-11-19 16:22:04
套现356亿全身而退,潘石屹夫妇狠狠给美国房地产上了一课

套现356亿全身而退,潘石屹夫妇狠狠给美国房地产上了一课

林子说事
2025-11-16 05:26:48
全红婵爸妈也没想到,别墅刚封顶,一家人就走上了大衣哥的老路

全红婵爸妈也没想到,别墅刚封顶,一家人就走上了大衣哥的老路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20 05:46:08
官媒亲宣!46岁邓超再破天花板,全家移民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官媒亲宣!46岁邓超再破天花板,全家移民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春秋论娱
2025-11-20 07:16:13
俄罗斯领空已禁止日本航空飞行,如果中国也禁飞,看它怎么去欧洲

俄罗斯领空已禁止日本航空飞行,如果中国也禁飞,看它怎么去欧洲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18 20:07:05
徐璐的也这么大了吗

徐璐的也这么大了吗

陈意小可爱
2025-11-19 10:46:23
“95后”留学女生遭遇“套路贷”陷阱:13万借款被恶意垒高至1260万,抵押近千万房产还债

“95后”留学女生遭遇“套路贷”陷阱:13万借款被恶意垒高至1260万,抵押近千万房产还债

红星新闻
2025-11-18 22:58:15
外媒: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夜间袭击

外媒: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夜间袭击

参考消息
2025-11-19 21:57:10
解放军警告日本:高市早苗再不明白就让你明白明白

解放军警告日本:高市早苗再不明白就让你明白明白

极目新闻
2025-11-19 18:15:42
黑色幽默!电诈园区办公室中文标语,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黑色幽默!电诈园区办公室中文标语,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麦大人
2025-11-06 08:32:30
刀口朝外!广东网友反映作业车现“夺命镰刀”,多方回应→

刀口朝外!广东网友反映作业车现“夺命镰刀”,多方回应→

广东吃喝玩乐
2025-11-19 12:06:32
2025 年如何找到一台「理想」的笔记本电脑?聊聊我的体验与经历……

2025 年如何找到一台「理想」的笔记本电脑?聊聊我的体验与经历……

少数派sspai
2025-11-19 12:28:06
女子100米栏吴艳妮获亚军,名气大于实力:或终生无缘全运会冠军

女子100米栏吴艳妮获亚军,名气大于实力:或终生无缘全运会冠军

姜大叔侃球
2025-11-19 22:49:16
新华时评丨高市开历史倒车必将失败

新华时评丨高市开历史倒车必将失败

新华社
2025-11-19 20:58:01
“替日洗白、放弃国籍”,口出狂言的赵立新,终于得到应有的报应

“替日洗白、放弃国籍”,口出狂言的赵立新,终于得到应有的报应

博览历史
2025-09-15 20:08:02
1949年,在北平不愿跟傅作义起义的李文和石觉,他们的下场如何?

1949年,在北平不愿跟傅作义起义的李文和石觉,他们的下场如何?

博览历史
2025-11-18 23:28:44
利雅得锦标赛:8强诞生,丁俊晖、火箭双双惨败,1/4决赛对阵出炉

利雅得锦标赛:8强诞生,丁俊晖、火箭双双惨败,1/4决赛对阵出炉

越岭寻踪
2025-11-20 06:46:17
"最丑"模特冠军后续!全身赘肉拿第一,主办方否认冠军带资进组

"最丑"模特冠军后续!全身赘肉拿第一,主办方否认冠军带资进组

乌娱子酱
2025-11-19 17:40:20
2025-11-20 08:27:00
新浪财经 incentive-icons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
1435297文章数 45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周恩来夫妇珍贵合影集,太难得一见!

头条要闻

日本首次出口具有杀伤力武器 专家:危险信号

头条要闻

日本首次出口具有杀伤力武器 专家:危险信号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重磅!中金公司拟收购东兴与信达证券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艺术
游戏
家居
本地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周恩来夫妇珍贵合影集,太难得一见!

我的小众XP,在“玩法正确”面前一无是处?

家居要闻

水岸美学 书香人文生活

本地新闻

第十二届影展携手重庆来福士丨两江交汇,光影共生

军事要闻

量大管饱 中国军网在海外发布备战视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