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全世界的“大管家”——联合国秘书长——到底该谁来当?
这事儿在10月24号,联合国成立80周年纪念日上,被摆上了台面。本来大家伙儿聚在安理会,由轮值主席俄罗斯牵头,准备庆祝生日,顺便聊聊2026年换届选举的事。气氛嘛,本来挺好。
可就在这时,美国代表谢伊女士,突然扔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
她说什么?她说,美国认为,选秘书长这么关键的职位,不能再搞什么“各大洲轮换”的老规矩了。应该“择优录取”,要“广泛物色候选人”。翻译过来就是:以前那套轮流坐庄的玩法,我们不认了。
她还补了一句,说包括美国在内,所有地区的国家都应该有权竞选。
这话一出,全场估计都倒吸一口凉气。特别是来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代表们,脸估计当场就绿了。
“择优录取”?这词儿可真熟
咱们先得搞明白,美国人想掀翻的“老规矩”是啥。
![]()
几十年来,联合国秘书长的人选,一直有个不成文的君子协定:在世界各大洲之间轮着来。这么做,是为了确保公平,让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有机会发声,特别是要给发展中国家和小国机会。
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潜规则中的潜规则:安理会“五常”(中、美、俄、英、法)自己的人,不能当秘书长。
为啥?你想啊,要是五常自己的人上去了,那联合国还能有中立性可言吗?不就成了“五常”某个国家的“分部”了?
咱们捋一捋:上一任秘书长潘基文,来自亚洲的韩国;现任的古特雷斯,来自欧洲的葡萄牙。按照这个顺序,下一任(2027年上任),板上钉钉该轮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了。人家那33个国家,正眼巴巴盼着呢。
结果美国现在跳出来说,不玩了,咱们改“择优录取”。
![]()
这话听着可太熟了。什么叫“择优”?谁来定“优”的标准?是你美国来定吗?
说白了,美国就是嫌这套“轮换制”碍手碍脚,没法把自己人,或者最听自己话的“小弟”扶上马。他们是真打算连“地球球长”都自己兼任了,把单边主义那套,直接搬进联合国秘书处。
这背后藏着的,是美国越来越深的战略焦虑。
眼看着世界多极化趋势挡不住,新兴国家话语权越来越重,美国在很多国际机构里感觉“不顺手”了。他们觉得这个“大管家”不听话,所以干脆不装了,摊牌了,他们想亲自下场改规则,把联合国也变成推行自己霸权的工具。
![]()
中国的“大团结” VS 美国的“小圈子”
面对美国这套“掀桌子”的玩法,中国和俄罗斯的表态,那叫一个干脆利落。
先看中国。我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话说得非常稳,也非常有分量。
傅大使没直接点名怼美国,但他强调了几个核心原则: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
最关键的是这句:“坚持全球事务由大家商量着办,治理体系由大家共同建设,治理成果由大家分享,以大团结破除小圈子。”
![]()
这番话,用大白话讲就是:
- 这不是你一家的事,全世界的事得大家一起商量。
- 别拉帮结派,搞那些“民主对抗专制”的小团伙,我们要的是全人类的“大团结”。
中国的态度非常坚决:联合国这个平台,是用来搞多边合作的,绝不能让你美国拿来搞“小圈子”对抗。我们维护的是现有的、公平的国际秩序。
俄罗斯的“直球”:别装了
如果说中国是“绵里藏针”,那俄罗斯代表涅边贾的发言,就是“直球硬怼”。
涅边贾直接点出,“欧美一些国家的行为令人担忧”。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某些西方国家,“为了维持西方日渐衰弱的影响力,强行把世界分为民主与专制,阻挠了联合国发展。”
![]()
这话就差直接念美国身份证号了。俄罗斯的意思很明白:你们(西方)那点影响力快不行了,才急着搞阵营对抗,现在还想把手伸进联合国秘书处,这事儿门儿没有。
中俄的表态,虽然措辞不同,但核心立场高度一致:坚决反对美国破坏规则、搞单边主义、制造阵营对立。
16次否决:中国的“光荣战绩”
美国真以为自己振臂一呼,这事儿就能成?他们可能是忘了,或者假装忘了4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那是在1981年。
当时,寻求连任的联合国秘书长是来自西德的瓦尔德海姆。他已经干了两届,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铁了心要支持他打破常规,干第三届。
![]()
当时,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反对,他们推出了自己的候选人。
关键时刻,是谁站了出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要知道,1981年的中国,无论经济还是国际地位,都没法和今天比。但面对西方大国的集体施压,中国代表顶住了。
安理会投票,瓦尔德海姆拿到了多数票,但中国一票否决。
西方不信邪,再投。中国,再否决。
就这么来来回回,中国为了维护联合国规则和发展中国家的权益,连续16次投下了否决票!
![]()
那场面,是联合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对峙之一。最后,西方国家彻底没脾气了,瓦尔德海姆被迫退选。
最终,谁当选了?一位来自拉丁美洲(秘鲁)的候选人——德奎利亚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在原则问题上,中国从来都是寸步不让。44年前,我们敢为了一条规则,硬扛西方16次;44年后,你美国想自己下场破坏规矩,你猜我们会不会答应?
这不是自信,这是焦虑
说到底,美国这次在联合国80周年的“生日会”上公然“掀桌子”,根本不是什么自信的表现,恰恰是他们内心焦虑到了极点的体现。
![]()
一个真正自信的超级大国,会相信并利用现有的多边框架。只有当一个“霸主”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不听他话了,他才会开始耍赖、改规则、甚至不惜亲自下场去抢那个“中立”的裁判位置。
美国这一招,看似咄咄逼人,实则非常被动。
他们面对的,将不只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坚决反对。
他们面对的,将是整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集体愤怒——那是33个国家,是本该轮到他们的“席位”被公然抢夺。
他们面对的,更是全球“南方国家”日益觉醒的自主意识。大家已经受够了那个“教师爷”般指手画脚的美国。
![]()
1981年,中国孤身一人,尚能连投16张否决票,捍卫了规则。
2025年的今天,如果美国一意孤行,他们遭到的反对票,只会更多。
这场博弈才刚开始,但结局似乎已经注定。美国想靠强权把联合国变成“美国驻世界办事处”的算盘,恐怕是打不响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