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张头蹲在院门口抽了一下午烟,脚边烟头堆成了小山。我问他咋回事,他憋了半天才嘟囔:“单位返聘技术岗,我琢磨自己都六十三了,怕干不好让人笑话。”结果第二天听说岗位被刚退休的老李头抢了去。老张捶胸顿足:“我技术比他强啊!”可机会就像早班车,眼睁睁看着它开走了。
![]()
这事让我想起村口王奶奶总念叨的理儿——人这一辈子啊,宁可壮着胆子摔跟头,也别缩着脖子看风景。她年轻时冒着大雨扛山货去县城卖,后来成了镇上第一个万元户。而那些总说“再等等”的乡亲,至今还在等着发财的好时机。
您发现没有?医院里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病人,往往都是敢跟医生拍桌子争论方案的。我三叔当年肺癌晚期,主治医生都摇头了,他偏要拖着病体去省城找专家。现在十年过去了,每天还能在公园耍太极。倒不是说他创造了医学奇迹,而是这种胆量激活了身体里沉睡的能量。
![]()
有种说法挺在理:人的潜能像弹簧,你使劲压它才弹得高。美国心理学家做过实验,把养老院的老人分成两组,一组事事被照顾,另一组要自己决定起居饮食。两年后,后者不仅身体更硬朗,连皱纹都浅了些。可见当家作主的胆气,真能让人焕发青春。
我认识个修自行车的小郭,三十多岁突然要学英语。街坊都笑他“蛤蟆想吃天鹅肉”,谁知他靠着给外国游客指路练口语,去年竟被旅行社聘为随行翻译。如今他常说:“当初要是怕人笑话,现在还在给人补胎呢。
![]()
当然,胆大不是莽撞。就像过马路要看红绿灯,闯生活也要有分寸。老话说“艺高人胆大”,我觉着倒过来更对——胆大才能练出真本事。你看那些企业家,哪个不是先敢想才敢干的?
记得小时候学骑车,父亲总在后面扶着。有次回头发现他早松了手,心里一慌就摔了。后来掌握诀窍:越是紧握车把越容易晃,稍微放松反倒骑得稳。这道理放在人生里也通用——对成败得失看淡些,前路反而更开阔。
![]()
现在有些年轻人活得特别谨慎。找工作要铁饭碗,谈恋爱怕被拒绝,连发朋友圈都要反复斟酌。我邻居家的研究生,简历堆起来半人高,每次面试前都失眠,结果屡战屡败。他爷爷看不下去:“我们那会儿闯关东,兜里就揣两个窝头,你现在准备这么周全还怕啥?”
话说回来,恐惧本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保命符。原始人看见老虎知道跑,才能延续血脉。可如今很多人把保命符当成了捆仙绳——怕失业、怕离婚、怕投资失败,这些现代社会的“纸老虎”把人困在方寸之地。
![]()
我观察过菜市场最成功的摊主,永远是最敢吆喝的那个。他的青菜未必最新鲜,但嗓门洪亮、笑容灿烂,顾客就爱往他那儿凑。有回问他秘诀,他擦着汗笑:“怕啥?顶多就是今天菜没卖完,还能饿死不成?”
这种豁达让我想起古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那会儿,既没有卫星导航也没有天气预报,全凭一腔胆识扬帆起航。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人却连换个工作城市都要纠结半年。其实风浪永远会有,关键是得先起锚。
![]()
前段时间陪孙子看动画片,里面有句话特别妙:“勇气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之后依然向前。”就像第一次上台演讲,谁都会腿抖,但咬咬牙开口说下去,就会发现台下并没有吃人的妖怪。
有个现象很有意思:人在回忆往事时,最后悔的往往不是做错的事,而是“当初本该试一试”。堂姐五十岁了还时常念叨,要是当年敢接受那个男孩的感情,人生或许会不同。可时光不能倒流,有些机会错过就是一辈子。
![]()
我父亲生前常嘱咐:“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缩手缩脚是一天,昂首挺胸也是一天。”他年轻时从山东徒步到东北谋生,在长白山挖过人参,在松花江捕过鱼,晚年说起这些眼睛还发亮。而他那几个守着祖田不敢出门的兄弟,至今子孙还在那个小山村。
如今我每天早上晨练都要经过老年大学,看见七八十岁的老人抱着琵琶、握着毛笔来上课,心里就暖烘烘的。他们不在乎能不能成艺术家,这份“敢尝试”的劲头本身,就是给晚年生活照进的一束光。
![]()
所以啊,如果此刻您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论是想创业、想表白还是想换个活法,不妨把心里那个“万一失败”的担忧,换成“万一成功”的期待。您会发现,当您挺直腰板面对世界时,连迎面吹来的风都会变得更温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