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中,网友研究最多的一个部队就是被称为“娃娃军”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
![]()
这个支红军之所以备受关注,有很大的原因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有97位开国将帅都来自这支部队。虽然这支部队的人均年龄只有19岁,最小的一位战士只有8岁,但是在打仗方面,他们不输给任何支部队。
不过说起这支红军,有一个人必须要提一下,那就是在红25军战史最开始的部分,特意提及的一个货郎——陈廷贤。甚至可以说没有陈廷贤,就不会红25军的存在。
小货郎和红军
陈廷贤于1911年出生于山西晋城。因为战乱饥荒的缘故,父母早亡,只能跟着年迈的外婆离开山西,辗转各地求生。
![]()
在长大后,不识字没有任何手艺的陈廷贤,只能凭借多年跟外婆四处流浪的经验做起了货郎。挑着货筐在山西、陕西、河南这三个省份之间奔波。
做货郎这些年,几乎走过了这些省份的所有林中小道,来到这里就跟回到自家的菜园一样熟悉。而在1934年12月初的一次意外经历,几乎成为了他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在1934年,红28军被改编为红25军,留在江西赣南苏区继续与蒋的部队做斗争。
![]()
但是这支部队刚成立没多久,就经历了武汉会战和皖西北中心区保卫战。这两次战斗结束后,原本1.2万人的部队就剩下了3000人。
剩下的这些士兵想要在伏牛山区建立根据地,却发现此处地型狭隘,易攻难守,不是建立根据地的好去处。
在政治委员和军长的多番商讨下,只能选择先朝陕西南部转移,在那里选择合适发展的根据地。
![]()
但是没想到,在部队刚到达目的地时,就遇到了敌军布下的层层包围圈。试图将部队围困在此处,彻底将其覆灭。
就在部队左右为难之际,侦察兵在附近遇到了正在售卖小物件的陈廷贤。
素不相识与刮目相看
陈廷贤独身一人面对传说中的红军时,内心十分忐忑。在地主豪绅的极力“宣传”下,在没有接触过红军的百姓眼中,是传说中洪水猛兽般的存在。
![]()
陈廷贤第一次与部队接触时十分的小心谨慎,虽然他并不信地主豪绅的一面之词,但还是抱有极强的警惕。直到遇到接待他的山西老乡程子华后才有了改观。
虽然老乡在部队中的地位很高,但平易近人,并没有“高官”身上的咄咄逼人和飞扬跋扈。
手下的士兵虽然脸黄肌瘦、捉襟见肘,但绝对不会随便拿当地群众的东西。这支部队在面对群众时态度良好,在买东西时也没有强买强卖。在几天的接触之后,陈廷贤在这支部队身上看到了在其他部队上看不到的东西。
![]()
在知晓部队找他的目的后,毫不犹豫的同意了给部队带路的请求。在凌晨出发,沿着危险重重的深山峡谷绕过了敌军的包围圈,直接进入了南文峪。
在部队暂停休整的途中,还主动在县城为伤员购买药品、打探敌人的动向。
在短暂的修整后,陈廷贤带着部队,再次绕过了重兵把守的五里川和东阳关,轻车熟路的突破了敌军的防守线。
![]()
在短短的三天内就翻越了高山,顺便解决了山匪,闯过了敌军防守薄弱的关卡,在敌军追赶之际,更是通过小道翻过了1700多米的峻岭。
成功带着部队到达陕西南部,徒留敌军在后方无能狂怒。
分别与再次相见
在部队安全后,陈廷贤也要准备离开了。程子华还特意拿出了15个大洋做感谢费。但陈廷贤却拒绝了,还表示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红军遍布全国,拯救百姓的身影。
![]()
在两人的互相推让下,只能打消了赠予钱财的想法。在程子华和吴焕先的商议下,两人共同签署了一张字条,非常郑重的交给了陈廷贤,非常认真的说到:“从今往后,你也是共产党的人啦”。
这个时候的陈廷贤还没有意识到这张字条的重要性,只是小心翼翼的将其收好,留作纪念。
红军在进入陕西南部后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还开辟了50多万人的根据地。不仅成为了第一支完成长征任务的部队,还为后续接应中央红军做足了准备。
![]()
陈廷贤在与部队分别后,还十分挂念队伍的安危。但在其返回河南卢氏县时,却不慎被人走漏了消息。
当地的民兵团闻讯而来,对他进行了逼问,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后,才不得已将其释放。
之后陈廷贤一如既往的挑着担,在三省的交界处做着小货郎,只是再也没遇过部队。而那张字条也因一场意外的大火,被焚烧成灰烬。也失去了证明自己是党员的证据。
![]()
虽然他一直记得那句话,也曾多次主动缴纳过党费,但因为没有做过党员登记,也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其党员的身份。无法成为党组织的一员。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程子华一直惦记着那个给部队提供过帮助的恩人。在名字错误的情况下,多次在其老家寻找一个叫“陈廷献”的人,每次都毫无收获。
![]()
直到1983年,在编写红25军战史时,再次想起了陈廷贤的事情,并扩大了搜索范围。终于在河南卢氏县找到了这位曾经的“恩人”,只是这次相遇并不太如意。
党在找到陈廷贤时,他已经病重神志不清住进了医院,不久后就离开了人世。按照死者的遗愿,将其葬在了卢氏县委的党校旁边,也算是了却他后半生想要入党的心愿。
在1984年这位普通的货郎走完了他的一生。只是不巧的错过了和党的再次相遇。
在1996年当地政府和党委组织,为其修建了一块墓碑。碑上刻着一颗红星,描述了他在战乱时的功绩。
在第25军的军史上也能找到关于陈廷贤的记载,在书中他被称为“军中布衣第一人”。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和平,是战乱时期无数士兵和普通人用血汗换来的。希望大家能够铭记历史,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