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天,杨振宁离世的消息刷屏网络,举国缅怀这位物理学界的“天花板”。
而在无数网友悼念之时,一个名字悄悄出现在了人们视野中——杨振汉,杨振宁的亲弟弟。
不同于哥哥闪耀的诺奖光环,这位老人一生低调到“查无此人”。
![]()
可当你真的去查一查,就会被吓一跳:他干过的事,几乎每一件都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息息相关。
从创立第一家市场化航司,到推动房地产制度改革,影响深远。
如今93岁高龄的杨振汉,安静地生活在上海,鲜少露面,但他的“沉默履历”,值得被更多人知晓。
出生在清华园,学霸气质全家传
1932年,杨振汉出生在清华园,是杨家五个孩子中的第三个男孩。
他的父亲杨武之,是中国最早一批“数学海归”,在清华大学任教授,门下学生遍布华罗庚、陈省身这类传奇人物。
家里书香气浓得吓人,饭桌上聊的是数论、几何,屋里坐的是各大高校教授。
![]()
大哥杨振宁自幼聪慧,常被邻里称为“杨大头”,因为头大脑容量也大,学什么都快。杨振汉虽为弟弟,却一样争气。
不走纯学术路线的杨振汉,对机器更感兴趣。别人捧书念诗,他在研究齿轮结构。
他考上了当时极难进的上海交通大学,主修化工机械专业,妥妥的“机械男神”。
1953年毕业后,他没有像哥哥一样远赴重洋,而是投身国家建设大潮,奔赴冶金部搞起了设计。
没走科研路,却在改革前线“开天辟地”
杨振汉的人生拐点,出现在1982年。
那年,他被任命为上海市外经贸委主任,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最关键的岗位之一。
![]()
当时的上海,还没有太多外资项目,民航还是高度管控的“铁饭碗行业”。
但杨振汉偏偏就做了一件“炸裂”的事——创立了中国第一家商业化航空公司:上海航空。
这在当时是“破天荒”的决定。那年代搞民航,全靠财政拨款,航班不是市场安排,而是行政调配。
可杨振汉力排众议,推行“自负盈亏”的运营机制,让上海航空靠市场吃饭、不靠国家“养”。
他白天跑审批,晚上改制度,上海航空就这么在他的“死磕”下起飞了。
![]()
不止如此,他还大胆引进外资项目。那个时候外资进中国,流程堪比登天,一个项目批下来要跑好几个月。
但杨振汉手上推的“花园饭店”“哈根达斯”等国际品牌,全都火速落地。
他跑流程、盯谈判、扛责任,几乎是一个人撑起了外贸招商的半边天。
这股敢拍板、敢担责的劲头,让当时的上海彻底从“计划气息”中走了出来,迈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
转战香港,写下“房地产改革”底层逻辑
1985年,杨振汉又被派往香港,担任东南经济信息中心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当年香港正在酝酿土地制度改革,而内地正准备设立海南经济特区、筹划后来的土地拍卖制度。
杨振汉提出了一个影响至今的建议——“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
![]()
这套看似技术性的制度,其实就是我们今天买房要交的“土地出让金”的起点。
也正是这套制度,奠定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根基。地方政府开始有财政支撑,土地市场逐渐规范,城市扩张才有了制度保障。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今天熟悉的“拍地”“竞价”“开发商出让金”等词汇,背后竟然有这个老人默默留下的足迹。
他没有站在台前喊口号,却在幕后扛起了无数影响城市命运的大梁。
和妻子谭茀芸,搭档了“另一个版本的杨家传奇”
杨振汉不仅自己低调,连他的太太谭茀芸也极具分量。
她的父亲是留英的工业专家,自己原本打算做物理研究,后来一心投身纺织产业,立志“让中国女人穿得漂亮,让中国布料走向世界”。
谭茀芸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上海市妇联主席,提出“天琴奖”鼓励女性服饰创新,为妇女权益和美学审美贡献了智慧。
![]()
这对夫妻在1985年前往香港工作之前,在家门口亲手种下两棵香樟树——“根留上海”。
如今树已成荫,而他们也悄悄回到这座曾经拼搏过的城市。
杨振汉至今仍会开车绕着城市转,看看上海又多了几座桥、多了几条隧道。他不言语,但眼中满是热忱。
情感世界鲜少曝光,却活得格外清醒
杨振汉的情感经历并没有被媒体过度挖掘,他和谭茀芸几十年来一直相互扶持,极少出现在公共场合谈私事。
但从两人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对国家大事的热忱投入中,可以窥见他们家庭关系的稳定和深厚。
他从不消费哥哥的名气,也从不靠家庭背景开绿灯。
哪怕在事业最艰难的时候,只要报上“杨振宁之弟”的身份,很多门会自动打开。但他一次都没用过。
![]()
他觉得哥哥不爱高调,也怕因此给家人添麻烦。
或许正因为这种克制,杨家兄弟感情才能始终如一,互相敬重,从未被名利撕裂。
如今的他,远离热搜,近于真实
杨振汉如今已93岁,极少公开露面。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关注点从未离开这片土地。
每逢城市新规出台、改革提案落地,他都悄悄翻资料、写笔记。
他不在镜头前讲道理,但一辈子的实干精神,早已写进了这座城市的高楼大厦中。
![]()
他不喜欢回忆,也从不“营销怀旧”,但他的每一份努力,都构筑着普通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
他不像哥哥那样成为科学的代言人,却是改革的无名功臣;他没有学术论文惊艳全球,却用制度和改革,改变了千万人命运。
结语:真正的大人物,不需要镁光灯
今天很多人谈起“杨家”,第一反应是杨振宁。可当你看清杨振汉这一生,你才会明白什么叫“低调的重量”。
他参与建构的是体制,是规则,是时代基石;他带来的改变,不在书本里,而在你我的生活中。
在这个流量横行的时代,杨振汉的沉稳、理性、务实,恰恰弥足珍贵。
![]()
真正的分量,从来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扛出来的。
杨振汉,就是那种悄悄扎根、默默托举,却让大厦能屹立不倒的时代英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