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又到您生日啦,这是街道给您备的蛋糕,祝您身子骨一直这么硬朗!”10月23日,清晨的阳光刚溜进锦泰苑小区的巷弄,淄博市张店区湖田街道党工委书记张衍斌便跟社区网格员一起,拎着包装鲜亮的生日蛋糕,敲开了老人荣若明的家门。73岁的荣若明老人摸了摸蛋糕盒上的丝带,笑着说:“这可是第三年喽,街道办事处比我家孩子记得还准!”在湖田街道,这样“蛋糕敲门、幸福进门”的暖心事,三年来已在辖区21个村、社区进行了15107次。
![]()
甜香绕三年:一块蛋糕串起15107次温暖约定
2023年6月的一个清晨,商家村老年公寓的商孝福正擦着窗台,村委工作人员商波拎着八寸奶油蛋糕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门口——这是湖田街道“为老生日送暖”计划送出的第一波蛋糕里的一份。如今三年过去,商孝福的床头柜上已经攒下了三张写着生日祝福的卡片,每次拿起蛋糕盒,他都满含笑容。
和商孝福一样,同村邹大井老人的生日也成了“被惦记的好日子”。每次收到蛋糕,老人都会拉着上门的工作人员坐下喝杯热茶:“以前有时过生日图省事儿就下碗面条,现在不光有蛋糕,还有人陪我唠嗑,比过年还热闹!”蛋糕盒里除了甜香的奶油蛋糕,还藏着一封问候信,上面印着养老认证指南、社区服务电话,甚至还有附近卫生院的义诊安排。
10月24日是官庄社区78岁老人韩翠英的生日,当天,湖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通特意带着蛋糕登门,刚进门就笑着送上祝福:“韩大娘,祝您生日快乐,身体硬朗!”落座后,张通拉着老人的手细细询问:“平时居家养老还方便不?有啥需求尽管跟我们说。”韩翠英老人握着他的手连连点头:“现在政策真好,不仅有人给我送蛋糕,还操心我的养老事儿,心里比蛋糕还甜!”
![]()
数据里藏着最实在的温暖:湖田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26.4%,其中70岁以上老人6476人,占比12.5%。从2023年到2025年,街道的“暖心日历”上记满了这些老人的生日,15107份蛋糕从烘焙店出发,走过村巷、爬上楼梯、钻进公寓,把“有人惦记”的甜送到了每一位七旬以上老人的心坎里。西张村的老党员王启修每次都会把蛋糕分给邻里的老伙计:“这蛋糕甜,街道记挂咱们的心更甜!”
甜蜜背后:一个蛋糕搭起“民生连心桥”
“基层工作就怕‘隔着门说话’,一块蛋糕就是打开群众家门、心门的钥匙。”湖田街道党工委书记张衍斌说,当初发起送蛋糕计划,正是为了破解“服务找不到需求、需求碰不上服务”的基层难题。
送蛋糕的工作人员从不“放下蛋糕就走”。商波每次送完蛋糕,都会在笔记本上记下老人的话:“商孝福叔说老年公寓的灯有点暗”“邹大井想知道咋在手机上查体检报告”。这些随手记的“家常话”,后来都变成了民生实事的“任务单”——老年公寓的灯更加明亮了,社区里开起了“智能手机小课堂”,网格员手把手教老人认图标、点屏幕。
在福兴社区,工作人员在送蛋糕走访中,及时收集到居民关于洪沟社区6号楼车棚前路面雨天积水、影响通行的反馈。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接相关资源,对该积水路段开展路面硬化施工,高效解决出行难题,赢得了居民好评。
![]()
“蛋糕是‘引子’,听需求、解难题才是真章。”湖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冬梅翻开一本厚厚的需求台账,上面记着送蛋糕时收集的多条诉求,例如新华街社区老人反映“有矛盾不知找谁”,湖田法庭就建起“E+智慧法庭”无讼试点,法官线上普法、志愿者线下调解,把“解忧便利店”开在了家门口。
更让老人们暖心的是“人散服务不散”的贴心——工作人员送蛋糕时发现,部分拆迁安置老人搬到了其他街道,办事很不方便。街道立刻安排专人“跑腿上门”,帮迁居老人办低保、做养老认证。“蛋糕虽小,却能让我们摸到群众的‘急难愁盼’,这比开十次座谈会都管用。”张衍斌说。
甜味升级:从“送蛋糕”到“全周期优服务”
“送蛋糕不是终点,让老人的晚年更甜才是目标。”张衍斌说,下一步湖田街道要让“蛋糕暖”升级成“全周期暖”,推动为老服务从“有”向“优”、从“保基本”向“提品质”进阶。
首先是把服务做“准”。街道会把三年来送蛋糕时收集的老人信息整理成册,建起“老年人信息库+需求清单”,小到“想修拐杖”,大到“需要护理”,都能对应到专属服务。“比如有的老人喜欢听戏,我们就会多组织一些戏曲演出;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会把各种老人需要的服务送到门口。”吴冬梅说,要让服务送在“心坎上”,而不是“面子上”。
![]()
其次是把服务做“全”。街道计划打造“15分钟养老圈”——老人出门走15分钟,就能吃饭、休闲、做康复。同时还会引入专业养老机构,推出“日间托管”“上门护理”等服务,让不同需求的老人都能找到合适的照料方式。
更特别的是让老人从“被服务者”变成“服务参与者”。街道会鼓励低龄健康老人组建“银发志愿服务队”,让会用手机的老人教不会用的,让爱唠嗑的老人陪独居的,让有手艺的老人教大家写毛笔字、编手绳。“我们不光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还要让他们‘老有所为’。”张衍斌说。
在湖田街道,一块蛋糕的甜香,早已变成了为老旧社区修路的幸福香、智慧法庭的安心香、邻里互助的和睦香。“只要老人笑得甜,我们的工作就没白干。”张衍斌看着老人的笑脸,把下一次送蛋糕的日期记在了“暖心日历”上。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徐晓会 通讯员 吕鑫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