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移动式压力容器(罐车储罐)能否改为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如果允许,有什么特殊要求?
答:移动式压力容器允许改造为固定式压力容器,改造应满足《移动规》7.5条的要求。
![]()
2.请问,移动式压力容器今年进行了全面检验,那么在当年还需要进行年度检验吗?有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
答:依据《移动规》5.18条,当年度进行定期检验的,可不再进行年度检查。
![]()
3.移动式压力容器介质为氧气的,划类如何界定,是否为易燃或者易爆介质,还是按照助燃划为无毒不易燃,有相关标准或者文件支持吗?
答:见《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9。
![]()
4.我是一名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特种设备安全法第85条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或者气瓶充装活动的,予以取缔。对充装氧、氮、氩、二氧化碳等工业气体的非法充装单位该取缔该如何执行,能否没收其充装设备(低温液体储罐、压缩机机、充装管道、充装秤等),若不能没收,有什么手段可以取缔以杜绝其再次违法充装,消除安全隐患。谢谢!
答:建议争取当地政府支持,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实施。
![]()
5.容器的年度检查作业人员是否需要持证?
答: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进行年度检查并出具检查报告,年度检查可以由使用单位的压力容器专业人员或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的人员进行,这些人员无需检验人员资格。
![]()
6.在日常检查中,监察人员发现一家气瓶充装单位(核准的充装范围内有液氧)内有一台移动式压力容器,储存介质为液氧,现场检查时该移动式压力容器正在向液氧气瓶进行充装,《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5.10规定“禁止移动式压力容器直接向用气设备进行充装”,监察人员当场下达了指令书(微信公众号:燃气世界),责令该单位立即停止移动式压力容器向气瓶充装,现在有几个问题向总局咨询:
1.气瓶是否属于《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5.10中“禁止移动式压力容器直接向用气设备进行充装”当中的“用气设备”?
2.对该充装单位的处理,依据是什么?
答:《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号修改单规定,禁止移动式压力容器向气瓶进行充装,处理依据是使用单位违反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
7.我是县级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工作人员,目前辖区内发现一家使用单位将移动式压力容器停放在工厂厂区直接与供气管道相连供气,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5)质检特便字第3021号复函,第四条:除得到城市规划、消防、安监、环保等相关部门书面同意外,移动式压力容器不得停放到工厂或生活小区附近(非加气站、非储配站)与供气管道相连供气。目前使用单位未取得上述相关部门书面同意,请问应按照哪部法律哪条条款处理?
目前来看,特种设备安全法并无相应条款处罚,请总局领导明示指令书如何发放、行政处罚如何进行,谢谢!
答:移动式压力容器临时作为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应满足《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2修改单第5.17条,所述问题建议向当地安委办汇报。
![]()
8.总局领导,我单位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对流动作业特种设备的概念存在一些疑惑,对流动作业的定义不明晰。比如一台叉车在其产权单位注册辖区外固定使用,用了3年,然后搬去其他地方使用了,算不算流动作业,流动作业有没有时间上的规定? 第二、是否可以理解为凡是注册地和使用地不一致的叉车、移动式压力容器、流动作业起重机械都可以定义为流动作业的特种设备?都在产权单位所在地注册?第三、我辖区一台叉车其产权单位不在我辖区,但该单位在我辖区租赁一个仓库,在仓库内固定使用该叉车,该叉车能否算流动作业特种设备,在哪里注册?
答:目前对于 “流动作业”并没有明确定义。流动作业的特种设备,向产权单位所在地的登记机关申请办理使用登记,如果无法返回使用登记地进行定期检验的,可以在异地(指不在使用登记地)进行检验。“流动作业”一般是按照设备的工作特性来说的,一般指叉车、流动式起重机、气瓶、汽车槽罐、长管拖车等,工作场所一般不固定。
![]()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气瓶充装活动是指利用专用充装设备,将贮存在固定压力容器中或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和溶解气体充装到各类气瓶内的过程。现有一加氢站,暂无固定式储罐储氢,想直接使用长管拖车运输氢气到站场后,通过压缩机升压后对车用气瓶进行充装,并想办理气瓶充装许可。请问:
(一)其使用移动式压力容器代替固定式压力容器进行氢气储存和充装,是否满足现行气瓶充装许可条件要求?
(二)利用移动式氢气加氢设施,直接对氢能汽车中的储氢瓶进行氢燃料充装的行为,是否需要许可?
答:1.移动容器临时固定使用可依照《移动规》5.17条临时作为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的要求处理;2.不允许移动式压力容器直接向气瓶充装;3.气瓶充装站应取得充装许可。
![]()
10.在日常工作中,就执行《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2011)第2号修改单“6.增加:5.17 临时作为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在定期检验有效期内;(2)满足消防防火间距等规定的区域内使用,并且有专人操作;(3)制定专门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总局领导请教如下:
一、根据《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2011)及修改单的规定,移动式压力容器满足一定要求可临时作为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此“临时”使用的期限有何规定;
二、根据第2号修改单中规定“满足消防防火间距等规定的区域内使用,并且有专人操作”,此项要求是否由当地消防部门进行界定;
三、根据第2号修改单中规定“制定专门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此项要求所需配备的应急救援装备是否由消防部门有关规定进行配备。
以上问题,请总局领导答复,谢谢!
答:1、无明确规定,但不能长期作为固定式移动压力容器使用;2、消防防火间距可咨询当地消防主管部门。3、应急救援装备由使用单位按照应急需要及其他安全管理部门要求配置。
![]()
11.《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对于出厂没有规定设计使用年限的长管拖车和管束式集装箱的气瓶,只要检验机构出具合格检验报告,在检验有效期内,就可以正常使用吗?
答:对于长管拖车上设计使用年限不清的气瓶可以按照《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表3-5确定,对于长管拖车上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气瓶按照《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E5.1的要求执行。
![]()
12.1、《车用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号修改单是否已经实施?
2、涉及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原质监总局(2015)质检特便字第3021号的复函从哪里能查询到具体内容?现在是否有效?(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2号修改单 5.17明确: 移动式压力容器临时作为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在定期检验有效期内;
(2)在满足消防防火间距等规定的区域内使用,并且有专人操作;
(3)制定专门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
请问“依据什么能满足消防防火间距等规定”?(微信公众号:燃气世界)这项规定是否就不需要符合“原质监总局(2015)质检特便字第3021号的复函”里第四条要求:除得到城市规划、消防、安监、环保等相关部门书面同意外,移动式压力容器不得停放到工厂或生活小区附近(非加气站、非储配站)与供气管道相连供气......?
答:1、未实施;2、移动式压力容器临时作为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应满足《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2修改单第5.17条,所述问题建议向当地安委办汇报。
![]()
13.我局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某企业采用罐式集装箱(仅有罐体本体,无行走装置,且已以移动式压力容器备案登记)作为固定式压力容器通过管网向用气设备供气,该设备位置长期固定,以汽车罐车向该罐式集装箱补充气体。
问题:1、是否允许以其它汽车罐车向该罐式集装箱补充气体,这种行为是否涉嫌以移动式压力容器向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
2、该罐式集装箱是否可以注销其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以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形式办理使用登记?
答:《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第1号修改单规定除应急救援情况外,禁止移动式压力容器之间相互装卸作业。2、可以依据《移动规》第2号修改单7.5条办理改造手续。
![]()
14.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5.13运输过程安全作业(1)要求公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人员需要配备具有移动式压力容器操作资格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有关事项的实施意见》(市监特设〔2019〕32号)附件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换发对应表中压力容器作业种类里只有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请问汽车罐车随车人员是要取得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作业证吗?
答:按照《关于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的实施意见》(质检特函[2012]36号)三(一)的要求,移动式压力容器的随车人员如持有有交通管理部门颁发的押运员证书,可不再要求配备持有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资格的作业人员。
![]()
15.我公司是液氯和液氨的使用单位,不涉及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根据《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6.2规定,移动式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取得移动式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证书,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中涉及移动式压力容器操作的只有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微信公众号:燃气世界),请问我公司的卸载人员需要取得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的作业证吗?
答:依据《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有关事项的公告》(2019年第3号)要求,目前压力容器作业人员仅“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操作(R1)”、“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R2)”、“氧舱维护保养(R3)”有作业人员资格许可要求。
![]()
16.《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6.3(6)“(6)充装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对装卸用管必须每年进行1次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装卸用管公称压力的1.5倍,试验结果要有记录和试验人员的签字;”装卸用管是指软管吗?轻烃卸车用万向节鹤管必须按该条款每年进行1次耐压试验吗?
答:参见《TSG R0005-2011》释义,这里的“装卸用管”是指充装或卸载单位为满足移动式压力容器的装卸要求而配置的装卸管路的总称,包括装卸软管和硬管。
![]()
17. 根据《移动式压力容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中的6.2对卸载单位的安全管理提出了相关要求。
请问是将“接受卸载的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单位”作为卸载单位还是将“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单位”作为卸载单位?请问是如何确定的?
答:具体“卸载单位”可依据合同约定。
![]()
18.我在市场监督管理局考了一个“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证,请问在哪个网站能查询到?
答:《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证》可登陆“全国特种设备公示信息查询平台”(网址:http://cnse.samr.gov.cn)查看。
![]()
19.企业是否允许使用移动式压力容器(天然气),通过减压装置及管网向用气设备供气(企业内部生产使用)?是否有法规要求?
答:请查阅《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5.10(5)相关要求。
![]()
20.您好!如何理解移动式压力容器的设计使用年限?是从容器生产日期开始还是从实际投入使用运行开始算起?依据是什么?
比如2013年生产的移动式压力容器(LNG),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2016年购买后投入使用,谢谢!
答:一般从实际投用日期算。
![]()
21.现有的 TSGR0005-2011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6章 充装与卸载条文里面,在充装和卸载环节均要求作业人员取得移动式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证书;而现阶段贵局发放的证书为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证;麻烦请问现有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证是否等同于前面的移动式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证书(微信公众号:燃气世界),还是说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证仅适用于充装环节,卸装环节不需要取得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证。
答: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监督管理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应按《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TSG 07-2019)要求取得充装许可,具体可咨询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若为充装作业,需持R2证;若为卸载作业,未明确要求。
![]()
22.本单位预取“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证”,根据《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TSG 07-2019)充装人员每班组不少于2人,检查人员不少于1人。请问,充装人员是否是可以业务外包人员,而非本单位职工?
答:所述不可以,充装单位的作业人员应为取证主体单位的员工。
![]()
23.用于企业内部自产自用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液氨汽车罐车充装),是否需要申请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证。
答:仅从事非经营性充装活动的不用许可。
![]()
24.无充装资质单位进行移动式压力容器之间相互装卸作业行为(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1号修改单所述),能否认定未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行为?能否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进行处理?
答:移动式压力容器之间不能进行相互装卸作业。
![]()
25.根据《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3号修改单表3-4,液化石油气(UN编号1075)分为商品丙烷、商品丙丁烷混合物、商品丁烷。我单位的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罐检表的充装介质为液化石油气,安全阀整定压力为1.73MPa),在全国绝大部分地方允许充装,但在个别地方遇到地方政府监督部门检查中,认为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不能充装丙烷、丁烷。
特咨询一下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罐检表的充装介质为液化石油气,安全阀整定压力为1.73MPa),能否充装液化石油气目录下的丙烷、丁烷,恳请回复为盼!
答:可以,应满足《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相关要求。
来源: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把公众号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最新!
1、
2、
3、
4、
5、
广告招租
版权声明
转载内容,旨在用于行业交流分享,燃气世界公众号对所转载文中的陈述、观点等持客观、中立态度。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公众号原创内容,可联系授权转载,需注明转载来源“燃气世界”,感谢!
★
小编微信:hyj0766(注明来意)
★ 每天更新国内炼厂液化
气出厂价格
赞是一种友谊|分享传递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