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课后延时都惊动了新华社。
课后延时表面上是为了解决家长们的“难题”,其实已成为家长沉重的负担。
说说我那刚上初一的侄女的事。
我侄女就读于一所乡村中学,学校正常是下午17点40分放学,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在学校学习2小时,也就是课后延时。
学校表面上称,不强制。其实没有一个学生会放弃。
下午17点40分至18点这个时间段为吃饭时间,18点-20点为自愿在校的学习时间,也就是课后延时的时间。
中间只有20分钟的吃饭时间,这里面大有文章。
假如离家只有5分钟路程的学生回家吃饭,来回路上要10分钟,吃饭时间只有10分钟。
哪怕是放学回家,家里的饭也正好做好,盛出来放至不冷不热可以吃的情况下,也不一定能来得及。
但凡做饭晚点,学生回家吃饭更加来不及。
大部分的学生离家至少三四公里,来回路上至少半小时以上,晚上根本来不及回家吃饭。
到校外吃饭,学生多,饭店挤,20分钟也很难吃好。
没时间回家吃饭,只有在学校吃。这样学校的食堂又可以挣一笔,这一笔钱会不会分给想出“课后延时”这么个主意的校领导,我们不得而知。
![]()
我只知道,每天晚上8点后我弟媳妇要骑着电瓶车去学校接孩子。家里还有一个2岁的幼儿需要照顾,8点也正好是孩子睡觉的时间。
一方面要接孩子,一方面要照顾孩子,很难平衡。
农村的路上,漆黑一片,没有路灯,如果不去接孩子,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怎么回家?
现在我弟媳的常态是早上7点送2个女儿去学校,大女儿读初一,离学校远一点。小女儿读6年级,离学校近一点,每天先送完小的,再送大的。
中午要去学校接小女儿回家吃饭,吃好饭快上课前要把小女儿送到学校。
因为小学的学校没有食堂,且学校中午锁大门,孩子不能留在校内。只有快上课时,学校的大门才会打开。
晚上17时要去接小女儿放学。20时接再去中学接大女儿放学。
如此日复一日。
我们小时候上学就在村里,步行就可以去,中午回家吃饭,根本不用大人接送,放学或上学的路上还可以在田埂上快乐地捉蚂蚱,采野花……
现在的农村,很多村里的小学都撤了,哪怕家再远,也要去镇上上学。放学路上的快乐没有了,家长每天接送8趟,也比以前更累了。
如果镇上的小学中午有午餐,能给离家远的孩子提供午餐,家长也能少接送2趟。
而大女儿的中学为了赚学生的那份晚餐钱,竟然规定只有20分钟的吃饭时间。
可见,学校成了商业的场所。这教育质量肯定堪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教育烂了,我们的未来还能好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