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始
在高速变化的设计行业,比起一本厚重的设计工作室介绍手册,一间办公室则更坦荡地展示设计师们的个性。因工作日常而不断沉淀演变的办公室形态,是设计师们一直以来深耕设计、携手共创的最佳证明。
![]()
造作建筑的办公室本质上是一个约为100㎡的“木盒子”,尽管横纵秩序稳定又坚韧,但并不影响团队成员以此为基点进行自由发挥。
PART 1
——设计理念:克制环境中的人性化友好布局
这个办公室是一座由几何与原木材质所主宰的温和空间,木质框架随处可见,体现出克制的设计底色。整体办公室乍一看一览无余,却又掺杂着多元灵活的布局,就像是一个“积木作品”,规整的形态层层叠加、错落,独有的设计序列跳出方方正正的限制。虽然模块化却在有力避免死板,这也间接回应了造作建筑全体成员对于设计的勇敢“造作”——不完全听从理论,更忠于空间本质。
![]()
![]()
设计师是一个时刻需要灵感与激情的职业,自然需要有更加人性化的布局,无形中辅助设计师们专注思考、交流、捕捉灵感。面对初始化的平面格局,设计师分别从色调、风格与区域建构等多角度进行考量,最终在空间中植入了细腻多元的层次。
![]()
原木色调消弭了传统办公空间常有的“班味儿”,温润的气质徐徐流动,裹挟着情绪与灵感,引导成员们在工作中切磋磨合,从本质上打破传统办公室一成不变的规制。
PART 2
设计实践:“盒子理论”,构建转折与层次
任何空间的本质都是一个盒子,在这个独属于设计师们的“盒子”中,造作建筑抓住了原木与几何的根本脉络,并聚焦于工作、休憩、会客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最终将其进行了创意化的延伸与“拼装”。
“盒子”内部拥有很多模块,布局源自对设计师工作习惯的尊重。办公位、储藏室、电话亭……虽然均以原木框架作为元素,但整体看起来却自由灵活,富有转折感的动线与模块化设计,中和了开放性所带来的通透,细化了空间的层次。隐私与公共的需求同时被考虑到,团队成员们可以静处沉思,也可以合理探讨某一个设计提案。原本最为凝练简明的空间,却被开发出更多隐形的空间和体验感。
![]()
入口处打造了一个原木门亭,作为室内空间的起始点,也将办公室从周围的商户中独立出来。门亭与传统的玄关有所差别,它是一个半封闭结构,且拥有“亭”的形态哲学。门亭四方拥有边界,上方也带有吊顶,大有几分“天地方圆”的阔朗境界。
![]()
![]()
门亭一侧边界采用磨砂玻璃移门,在闭合中营造通透感。此外,还有另一个入口,即贴着“造作”字画的门板。员工们每天穿过门亭走向办公室,从生活无缝过渡到热爱的事业,享受这份隐形的专属仪式感。
![]()
门亭前方的矮柜与玩具木马在室内充当了隐形的“中轴”,这就是 设计师成员们常说的“山脊小岛”。平常时分,它 作为设计师工位与门亭在尺度上的隔断。旋转木马与慵懒的躺椅相对,与“造作”二字对景相称,自如中颇有几分玩趣。
![]()
与此同时,这片“模糊地带”可以随时进行改变、重组,当书柜被挪至旁边,整齐的桌椅占据这片留白时,这里也可以作为一处成熟且随性的会客区域,不讲求严明礼序,真诚与专注就是待客之道。
![]()
休息区域后部才是真正的主办公空间,这里依旧被分成两个部分,一侧是住设计师们的工位,另一侧则是员工工位,两个区域之间不存在任何明显的划分,中部用于展示材料的走廊也是一种隐性隔断。
![]()
![]()
材料是塑造空间的根本,也是设计师思考的原点。擅长不同风格的设计师,会因为深研同一种材质而聚集,也会为了某种特定材质在空间中的应用而长久驻足、思考。因此造作建筑在材质与设计师的羁绊中获得灵感,从想象中的体验出发诠释功能,亦借明确的功能区域还原想象中的体验,材质区顺势成为设计师们的探讨区和隐性“会议室”。
![]()
材料区域打造了封闭吊顶,也为整体的办公区域增添了些许律动感。办公区的每个工位墙面都采用海洋板和洞洞板,提升灵活收纳的能力,员工们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自己布置工位。
![]()
![]()
![]()
![]()
![]()
PART 3
设计亮点:盘中造景,借景话趣
横平竖直的设计践行着几何主义,但设计行业常常需要转换工作的形式与思路,空间理应延续这一点。面对剩余的留白,设计师决定“造”出一些有趣的情景空间。
角落处的“盒子”其实是电话亭,在横平竖直的面板叠加中,一束光瞬间成为核心。原本的电话亭是绝对的封闭场所,因为位于角落,很难有自然光入驻其中。于是设计团队在一侧墙壁凿开一处孔洞,用于穿入空调管线,也恰好能向后部设备室“借光”。
![]()
![]()
![]()
![]()
明亮的光映入孔洞,圆形的轮廓被填满,仿佛一轮高悬明月,简约的电话亭也多了几分闲适安逸的质感,隐约诠释了设计的活络与意趣。
![]()
电话亭一侧作为会议室,松弛、随性,并没有传统会议室的庄严,又巧妙地将沟通议事的功能灵活地植入其中。一亭一室安稳地置于一侧,与占据室内大部分主体的功能空间互不干扰,带有格子窗的推拉门随时将这里与外侧区隔,保证会议时需要的静谧感。
![]()
![]()
再回归到门亭旁边的L型结构,这里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抬升,进而被打造成团队成员的茶水间和休息区。至此,整个空间实现的精妙的串联,用布局实现劳逸结合的功能营造。
![]()
造作建筑的办公室的亮点在于个人工作习惯与团队共创的稳定平衡。模块式设计与个性布局灵活搭配,每一位设计师成员的需求都得到了尊重。
![]()
物理形态的构建以理论作为土壤的同时,还充分融入了诗性的构图与感知,形成一个糅合理性与感性的畅享空间。
![]()
而这座办公室还具有惊人的“可持续性”,原木在空间中持久维稳,极简底色逐渐被人文气息所遮掩,独属于造作建筑的风格正在实体中完整展开。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造作建筑办公室
项目地点: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
项目类型:办公空间、室内设计
设计方:造作建筑
设计团队:沈悦、戴文竹、赵紫薇、孟文涛、章莹、陈丝丝
施工方:刘宝山团队
摄影:吴清山
材料:海洋板、阳光板、艺术肌理漆
建筑面积:139 m²
设计时间:2024年1月
建成时间:2024年5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