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号,一辆白宫东翼施工卡车在现场来回转,还有扇窗户悬在那儿晃悠,挖掘机正一勺一勺清着地上的碎砖头。
这事儿说的就是特朗普要建新宴会厅的工程,之前大家还以为只是小打小闹,没想到现场照片一出来,才知道规模比想的大太多。
说好的“不干扰”呢?工程规模和说法全变了先说说现场到底啥样
![]()
除了航拍图,美联社还从对面财政部大楼的屋顶和地面拍了照片,画面里白宫草坪上堆得全是东西废石膏板、断了的电线、一堆泥土,还有其他建筑垃圾,看着就像个大型垃圾场。
东翼那栋楼连带着外面的柱廊,全被施工队拆平了,一点原来的样子都没剩。
本来想找之前的照片对比下,结果翻到2019年11月的图,那会儿东翼的走廊还好好的,木扶手亮堂堂的,墙也干干净净。
![]()
再往前数,1906年的老照片里,这儿还是白宫的东露台,草坪整整齐齐,看着特别庄重。
才几年功夫,就从规整的建筑变成了瓦砾堆,反差实在太大。
更让人在意的是造价和规模。
最开始说这工程要2亿美元,没几天就涨到3亿了。
![]()
而且要建的宴会厅,面积预计有9万平方英尺,差不多是10个标准篮球场那么大。
白宫之前也不是没改过,但像这么大的手笔真少见。
就说杜鲁门时期吧,那会儿改白宫是因为建筑本身有结构性问题,再不修要出事儿,所以重点是修修补补,不是搞这么大的新项目。
特朗普一开始还说,建宴会厅不会“干扰”白宫现状,会“完全尊重现有建筑”。
![]()
结果东翼被拆平的消息一出来,他又改口了,说东翼“向来不被重视”。
本来想觉得政策有调整也正常,但后来发现,这说法变得也太随意了,之前的承诺就不算数了吗?
这楼有百年历史,说拆就拆合规吗?
可能有人会问,白宫东翼到底有多重要?说起来这楼也有一百多年历史了,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当总统的时候建的,当时叫东露台。
![]()
到1942年又重建了一次,为啥重建?因为要藏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地下掩体那会儿正是二战,总统得有个安全的应急地方。
从那以后,东翼就成了白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第一夫人的团队在这儿办公,还有不少白宫工作人员的办公室也在这儿。
按道理说,这种历史建筑要动,得走流程吧?美国有个《国家历史保护法》,规定联邦机构要改历史建筑,得把方案交给咨询委员会看。
![]()
但偏偏白宫有豁免权,不用走这个流程。
不过以前的总统都挺自觉,就算有豁免权,也会把方案交给国家首都规划委员会过目这个委员会专门管首都的建设项目,得他们审过才算稳妥。
可这次特朗普没这么做。
搞历史保护的非营利组织“国家历史保护信托”都看不下去了,呼吁政府先停工,让规划委员会和其他机构好好审查下这个宴会厅方案。
![]()
我觉得这要求挺合理的,历史建筑不是私人财产,说拆就拆,总得让专业机构看看合不合适吧?毕竟这楼见证了那么多历史,比如二战时期的应急安排,还有这么多任第一夫人在这里开展工作,就这么拆了,挺可惜的。
各方反应不同,白宫的回应能让人信服吗?
东翼被拆得这么彻底,消息一曝光,不少人都站出来反对。
前国务卿希拉里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说“这不是他的房子,是你们的家园,而他正在摧毁它”。
![]()
这话我挺认同的,白宫是美国的国家象征,不是总统个人的别墅,怎么能凭个人意愿说拆就拆?
还有加州前第一夫人玛丽亚·施莱弗,她是肯尼迪家族的人,对历史建筑可能更有感情,她也在社交平台上写“耗资数亿美元建造新宴会厅?天啊”,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她的生气和无奈。
![]()
马里兰州的民主党众议员杰米·拉斯金更直接,说特朗普这是“绕过公众和历史审查程序,剥夺了人民及我们的代表对其‘玛丽·安托瓦内特式宴会厅’进行表决的机会”“玛丽·安托瓦内特”这说法有点尖锐,但也点出了大家担心的点:这工程是不是太铺张,还不跟大家商量?
面对这么多质疑,白宫总不能一直沉默吧?新闻秘书卡罗琳·利维特出来回应了,说让大家“信任流程”,还说项目是透明的。
![]()
她解释说,“任何工程都会有变更”,团队觉得拆了整个东翼,比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更安全,能保证结构稳定。
还说之前已经通报过进展,也展示过效果图,简报会上也说明过改造计划。
但这个回应有点空。
大家质疑的不是“要不要保证结构稳定”,是为啥一开始不说要全拆,是为啥绕过审查流程,是为啥造价涨了这么多。
![]()
这些关键问题没说清楚,光说“信任流程”,谁能真放心?就像咱们装修房子,本来跟装修队说就刷个墙,结果他们把承重墙都拆了,再解释“拆了更稳定”,换谁都会生气吧?
这事儿到现在还没个定论,东翼的瓦砾还在清理,新宴会厅的影子还没见着。
如此看来,大家吵的不是“要不要建宴会厅”,是“怎么对待公共建筑和历史”。
白宫不是某个人的私产,是几代人传下来的历史见证,里面藏着二战的应急智慧,藏着历任工作人员的付出。
![]()
拆的时候要是不考虑这些,就算新宴会厅建得再豪华,也少了点“根”的感觉。
未来这新宴会厅能不能建好,建好后能不能平衡“接待需求”和“历史记忆”,还得看后续发展。
但至少现在,这个事儿给大家提了个醒:不管是谁,对待有历史的公共建筑,都得多份敬畏,多跟大家商量,不能太随意。
毕竟这些建筑,是属于所有人的共同记忆,不是说改就能改、说拆就能拆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