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秋高气爽,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北京八达岭长城上,游人如织,大家都在感受着中华民族的雄浑与壮阔。然而,一抹刺眼的粉色,却像一根针,扎进了所有人的眼睛里。
一位身穿粉色上衣的女子,正旁若无人地,用尖锐的物体在古老的城墙砖上刻画。
一位好心的游客实在看不下去,上前劝阻:“您这样是不对的,这是文物。”
可那女子,头也不抬,手里的动作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仿佛在完成一件什么了不起的艺术创作。劝阻的游客气得胸口发闷,游玩的好心情瞬间荡然无存。她拍下照片发到网上,事情迅速引爆了舆论。
![]()
很快,官方通报来了:刻字属实,已立案调查,该女子将被纳入景区黑名单,限制购票。
看着新闻,很多人拍手称快,觉得大快人心。但我却感到一阵深深的悲哀和无力。因为我们都清楚,处理一个粉衣女子,很容易。但她这种行为背后所暴露出的,那种深入骨髓的冷漠和无知,才是最可怕的。
她撕开的,远不只是一块墙皮,而是我们这个社会,一部分人文明素养的遮羞布。
长城是什么?它不是你家后院的围墙,不是公园里供人涂鸦的水泥板。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是数千年风霜雨雪的见证,是无数将士用血肉筑成的屏障。每一块砖,都沉淀着历史的呼吸;每一道缝隙,都诉说着先辈的呐喊。
你站在长城上,脚下踩着的是历史,眼前望着的是山河。一个对这片土地和历史有丝毫敬畏之心的人,别说用刀去刻,就是用手去摸,都会带着一丝虔诚和小心翼翼。
可这位粉衣女子呢?她没有。在她眼里,这几百上千年的古砖,和她家楼道里等着拆迁的墙壁,可能没什么两样。她想的不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而是“老娘来都来了,必须得留下点什么”。
这种心态,本质上是一种极端的自私和惊人的无知。他们的世界里,只有“我”的存在,我的喜好,我的便利,我的“到此一游”。至于规定、文物、公共利益、民族情感,这些宏大的词汇,在他们的认知里,轻如鸿毛。
更令人心寒的是,这种事,绝非孤例。
从往卢浮宫名画上泼汤的环保主义者,到在埃及神庙刻下“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少年;从踹断三清山百年石松的游客,到如今这个在长城上刻字的粉衣女子。他们就像一群文明世界的“巨婴”,用最粗暴、最原始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宣示着自己可怜的存在感。
景区的提醒广播,他们听不见;墙上的警示标语,他们看不见;别人的好言相劝,他们不理会。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理直气壮地搞着破坏,破坏了风景,更破坏了所有人的心情。
把她拉进黑名单,罚款,拘留,这些都是必要的手段。但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在文明教育普及了几十年的今天,依然会源源不断地长出这样的“奇葩”?
或许,是因为我们的惩罚,还不够痛。或许,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知识的灌输,而少了敬畏之心的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敬畏,对规则的敬畏。
一个不懂得敬畏的人,是没有底线的。
那个粉衣女子的背影,将和那些被刻下的丑陋字迹一起,成为长城身上一道新的伤疤。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守护文明,道阻且长。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更严密的监控和更严厉的法规,更是要从心底里,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种下一颗懂得敬畏和珍惜的种子。
别让我们的后代,只能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看着一块刻着“XXX到此一游”的砖,去想象长城曾经的模样。那将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