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辉县市2025—2026年度冬小麦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针对今年持续阴雨天气给冬小麦播种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土壤过湿导致农机难下田、肥料易流失等问题),为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特制订本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一、施肥原则
(一)按需施肥,配方优先
按照“以地定产、以产定氮,以土壤丰缺定磷钾,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的原则确定肥料配方和用量,坚持因土施肥、按需用肥,推广应用配方肥;合理增施有机肥,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各麦区基于产量和养分供应水平推荐氮肥施用限量指标。
(二)肥料运筹
根据小麦品种和品质、土壤肥力水平、土壤质地等因素,氮肥分次施用,提倡“氮肥后移”;磷肥、钾肥分次或一次性底施;有机肥一次性底施。应用缓(控)释氮肥时,可以适当降低氮肥用量和追肥比例。强中筋小麦适当增加施氮总量和中后期追施比重;弱筋小麦则要适当降低施氮总量和追施比重,提倡一次性施肥。
(三)施肥方法
一是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复合肥料、有机肥料以基施为主,在整地前将肥料均匀撒于地表,然后随整地耕翻入土壤;或整地后采用种肥同播技术一次完成播种施肥作业,推荐旋耕深度为15cm左右。建议每2~3年进行一次深耕,深度以25~30cm为宜;二是视苗情科学追肥。在小麦中后期,视苗情及时进行土壤追肥或叶面补肥,就墒情开沟条施,或结合降雨、灌溉追施,或进行叶面喷施;三是大力推广种肥同播、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喷撒施等小麦轻简化施肥和高效施肥技术,减少人工成本,提高肥效。
二、分区施肥建议
盘上四个乡镇:土壤养分磷、钾较丰富,氮肥欠缺,选用高氮配方肥;洪洲、黄水、上八里、赵固四个乡镇及冀屯镇北部:土壤贫瘠,磷、钾养分为处于极低和偏低水平,因此应选用高浓度配方肥;吴村镇、峪河镇西部:土壤肥沃,钾素养分丰富,磷素缺少,应选用高磷配方肥;孟庄镇、胡桥办事处: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极高,应选用低含量配方肥,也可免施钾肥;占城镇大部、北云门镇、冀屯镇南部:土壤肥沃程度中等偏高,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偏高,应选用中含量配方肥。
(一)中筋麦区
包括辉薄路以北薄壁镇、上八里镇、洪洲乡、黄水乡、高庄乡、百泉镇、南村镇、西平罗乡等区,推荐20—18—7(N—P2O5—K2O)或相近配方作基肥,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0~13公斤/亩;
2.产量水平550~6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0~4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3~17公斤/亩;
3.产量水平65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45~5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
(二)强筋麦区
包括孟庄镇、北云门镇、胡桥办事处、赵固镇、峪河镇、占城镇、吴村镇的强筋麦区,推荐22—18—5(N—P2O5—K2O)或相近配方作基肥,施肥建议:
1. 产量水平450~5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0~4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2~14公斤/亩;
2. 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45~5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17公斤/亩。
3. 每亩在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增加硫(S)肥3~5 kg。
(三)岗岭雨养中筋麦区
张村乡、常村镇、拍石头乡以及南寨镇和沙窑乡的岗岭雨养中筋麦区。
推荐30—10—5(N—P2O5—K2O)或相近配方作基肥,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3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30~35公斤/亩;
2.产量水平350~4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
3.产量水平45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40~45公斤/亩。
旱地麦田采用“一次深耕早施肥”技术,于播种前深耕,有机肥、化肥全部一次性施入;或者采取分层施肥法,于秋种深耕时,将全部有机肥、60%的化肥随机械深施20~25 cm,其余的化肥在播种前浅耕(5~10 cm)整地时施入土壤。对于苗情较弱的麦田,可利用早春雨后或土壤刚解冻“返浆期”借墒追肥。
三、配套技术措施
(一)因地因情调整肥料用量
一是增施有机肥料,高产麦田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10%左右;二是同一产量水平下,肥力高的麦田可适当调减5%~10%的氮肥用量;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25mg/kg的麦田可适当调减10%~20%磷肥用量;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130mg/kg的麦田可适当调减10%~20%钾肥用量;三是在土壤质地较轻的中高产田块或者弱筋小麦种植区推荐采用缓控释肥料一次性施肥技术,可在推荐用量基础上,适当下调5%~10%的氮肥用量。
(二)适量补施中微量元素
强筋小麦宜选用含硫的肥料品种,在中、微量元素缺乏的区域,适当选用含钙、镁、硫的大量元素肥料,如硫酸钾、过磷酸钙等,同时增施微量元素肥料。缺锌或缺锰地区可以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亩,缺硼地区可酌情基施硼砂0.5~1公斤/亩。
(三)合理选用土壤改良措施
对出现酸化、盐渍化、板结等问题的土壤通过增施有机肥和深耕措施进行改良。酸性较重的土壤推荐施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严格禁止底施硫酸亚铁肥料;碱性土壤应选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以有效改良培肥土壤。
(四)积极应对特殊天气
遇特殊天气导致的晚播、弱苗和未能施肥田块,宜在冬灌或冬季降雪时因苗情和产量水平,提早追施尿素6~10公斤/亩、磷酸二铵5~10公斤/亩。
(五)推广使用水肥一体化
推广微喷或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按照“肥随水走、少量多次、分段拟合”的原则制定灌溉施肥制度,提高水肥利用率。一般小麦全生育期氮肥30%~40%、磷肥100%、钾肥60%~70%底施,在冬小麦水肥需求关键期,60%~70%的氮肥及30%~40%钾肥分2~3次在小麦起身拔节至灌浆期随水追施,应用该技术适当下调10%~20%的氮钾肥用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