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篮球的一切 关注才是热爱
美国人真的很喜欢玩。基本上每个成年人都有一两个爱好,不光是体育,还有音乐、手工、汽车、打猎等等。美国甚至有那种专门卖各种手工材料的超市,和沃尔玛一样大,里面摆满了珠子、亮片、绣花线之类的东西。我第一次去的时候特别震惊,心想怎么会有这么无聊的商店。后来才明白,美国人是真的愿意在自己的兴趣上花时间,也舍得花钱。
这些爱好往往也挺烧钱。比如滑雪,一张季票就要一千多美元,再加上住宿、交通和吃饭,一个雪季花个几千甚至上万美元都不稀奇。但在他们看来,这不是浪费,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爱好贵不代表“玩”就是有钱人的特权。让我印象更深的是,美国的体育训练其实非常普及。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社区中心或者 YMCA ,这些机构会提供各种运动课程。价格便宜得离谱,一个夏天的游泳班可能只要八九十美元。篮球、足球这些项目很多时候甚至是免费的,教练的费用来自学区的房产税和社会捐款。再加上学校放学时间早,家长也乐意让孩子去运动,既能锻炼身体,也能放放电。
其实这背后是社会结构的问题。美国很多公共资源是靠地方税维系的,比如房产税的一部分会被专门划给教育和社区。社区中心、公共球场、游泳池都不是盈利机构,而是地方政府提供的基础服务。正因为有这一层公共投入,普通家庭才能以很低的成本让孩子去接触运动、学技能、交朋友。久而久之,这种全民“会玩”的文化就成了社会底色。
如果孩子对某项运动感兴趣,加入 AAU 联盟 的费用也不算高。我认识一个篮球教练,他同时带三个小学 AAU 队,每天都忙得满满当当。因为门槛低,美国的小孩通常不会只玩一个运动,基本都是两三项一起练。按一周每个运动练两次算,玩三个运动的孩子,一周的课余时间基本都排满了。
大多数孩子到了高中会固定在一两项运动上。如果家长希望孩子靠体育申请大学,那就得开始花钱了。训练现役 NBA 球员的教练,一个小时大概要一百五十美元;体能教练六十到一百美元不等。不过,大多数人也就是打打校队,拿个普通大学的体育奖学金就够了。能进 NCAA 的,要么天赋出众,要么家里舍得投入。很多华人家长喜欢让孩子练高尔夫、滑雪、滑冰这些相对冷门的项目,因为竞争小,用钱能堆出成绩。
到了大学,体育氛围变得更浓。美国公立大学普遍都有强势的体育队,体育是一种很能凝聚人心的活动。主场比赛一般叫 Homecoming Game ,气氛非常热烈。球票要买,学生票有折扣,但外面卖的价格也不便宜,和职业联赛差不多。很多美国人上的是自己家乡的州立大学,毕业后也留在本地工作生活,所以会把母校球队当成家乡队。苹果 CEO Tim Cook 就是奥本大学橄榄球队 和杜克大学篮球队 的狂热粉丝。
在美国,体育不只是运动,更是一种社交语言。陌生人之间聊起一场比赛、一个球员,几乎立刻就能找到共同话题。你可以不懂政治,但你最好懂一点橄榄球。体育成了美国社会的“中性语言”,让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能在同一个看台上欢呼。
在一个多种族、多文化、政治分歧严重的社会里,体育可能是少数还能创造公共情感的领域。黑人、白人、亚裔、拉丁裔、移民与本地人,可以在同一个球队的胜负里暂时共享情绪,不必讨论身份、阶级或立场。那种在欢呼声中被重新连接起来的感觉,也许短暂,却弥足珍贵。体育为一个撕裂的社会,提供了一种暂时的和解——哪怕只有一场比赛的时间。
工作以后,美国人依然保持运动习惯。大部分人都会玩一两项运动,而且对规则都非常熟悉。像橄榄球、棒球这种团队项目,战术体系复杂得惊人。我现在住在旧金山 49 人队 主场附近,每逢周日比赛日,交通都会变得特别糟,到处是乌央乌央的人,从整个湾区甚至外州赶来看球。
很多人还会参加业余联赛。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娱乐型的,男女老少混着打;另一种是竞争型的,水平都挺高。一个赛季的报名费七八十到一百多美元,打循环赛还有季后赛,还会请裁判和教练。虽然没有奖金,但大家就是觉得有意思。
这一整套体系从社区运动到大学校队,再到成年人业余联赛,带动了巨大的消费和就业。体育用品、广告、培训、媒体、旅游、餐饮都被卷进来。孩子练体育带动了教练、场馆、交通、保险;成年人参加联赛又带动了广告赞助和场地运营。美国人越愿意花钱,产业越发达;产业越发达,参与门槛就越低;门槛越低,参与的人又更多。整个飞轮越转越快。
和东亚社会相比,美国人把“兴趣”放在更高的位置。在我们熟悉的文化里,兴趣常常是“正事以外”的事,很多人会先问这东西有没有用。而在美国,即使是中下阶层,也会保留一部分预算和时间给自己想做的事。这种差别不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差异:前者强调效率和结果,后者更重视过程和体验。
我有时候觉得,美国人之所以能“玩”,并不是因为他们更热情或者更懂生活,而是他们的社会结构,刚好允许人去花时间在“没那么有用”的事上。而我们熟悉的社会,更强调效率、目标和结果——这种导向也没错,只是让“玩”变成了一件需要理由的事情。或许两者之间没有优劣,只是看一个社会,愿不愿意给人留下一点“无目的的空间”。
希望未来的中国孩子,也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机会去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不一定非得有用,也不一定非得出成绩,只要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其中,那份纯粹本身,才是人生最该去追求的意义。
Or as Michael Jordan once said:
"I truly love the game; I wouldn't be playing if I didn't love the game. I'm not getting paid astronomical dollars; it's truly for the love of the game of basketball."
![]()
欢迎你分享本文,你的支持可以鼓励我创作出更多有价值的文章供你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