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接连酿悲剧,新规要禁了?这波 "科技噱头" 该醒醒了
10 月 23 日上海理想 MEGA 起火事故里,车主能安全逃生多亏了车门有机械开启结构。可半个月前成都那起小米车事故更让人揪心:碰撞起火后全隐藏式门把手断电失效,救援者砸破玻璃都打不开门,最终没能挽回生命。这不是个例,2024 年因门把手故障的事故涨了 47%,80% 都出在隐藏式车型上。
![]()
隐藏式门把手怎么成了新能源车的 "标配"?车企总吹它能降风阻增续航,说车速 126km/h 时能省两个鸡蛋重量的阻力。但实测数据很打脸:四个门把手全隐藏也就降 0.012Cd 风阻,换算下来百公里续航只多 5-10 公里,还不如优化个后视镜效果好。说白了,这更多是车企跟风玩的 "科技感噱头",毕竟超跑用过的设计贴在平价车上,看着就 "高级"。
![]()
可这噱头的代价太沉重。隐藏式门把手全靠电控,从感应解锁到弹出都依赖 12V 小电瓶供电,而这电瓶偏偏常放在车头、后备箱这些碰撞重灾区。2024 年山西高速事故里,电源线一断把手直接失灵,救援只能破窗;2025 年安徽高速事故更重演了这一幕,断电的把手成了 "锁命符"。中保研测试更触目惊心:纯电控隐藏式门把手侧面碰撞后弹出率仅 67%,传统机械把手却有 98%。
![]()
日常使用的槽点也不少。北方车主冬天总被冻住的把手逼疯,网约车乘客对着车门乱摸的场景随处可见,小红书上 "怎么开新能源车车门" 的求助笔记堆成了山。更坑的是维修成本,电动把手故障维修费是机械的 3-8 倍,2024 年相关维修案例涨了 65%。
![]()
好在监管终于出手了。9 月 24 日工信部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直接给全隐藏式把手判了 "死刑":要求车门内外必须有机械释放功能,外把手得留够 60mm×20mm×25mm 的操作空间,能塞进成年人四指发力。还加了滑车碰撞测试,模拟事故后 5 秒解锁开门,杜绝 "实验室合格、事故中失效" 的猫腻。新规拟 2027 年实施,只给一年过渡期。
![]()
车企们已经开始行动:广汽在研车型全改了设计,深蓝新款不用全隐藏式了,极氪 9X 干脆换回机械把手。其实早有品牌做对了,特斯拉 Model 3 内侧有机械应急把手,极氪 7X 门外留了钥匙孔,问界 M8 的两段式设计轻按电控、重拉机械,这些都是现成的安全方案。但还有销售嘴硬说 "小电瓶会自动弹把手",避而不谈断电后咋办。
![]()
说到底,隐藏式把手的争议戳破了行业怪象:为了跟风 "科技感",为了那点可忽略的续航提升,居然把生命安全冗余当筹码。更可怕的是,有些车企为了赶上市,把本该 18 个月的安全验证流程都砍了,签个 "风险放行" 就量产。
![]()
门把手虽小,却是逃生的 "最后一道门"。从超跑专属的实用设计,到被玩成平价车的噱头,再到被新规拉回安全正轨,这波反转早该来。新能源创新从来不是比谁更酷炫,而是比谁把安全做得更扎实。毕竟没人会为了 "好看",拿命去赌开门的那几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