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上的图是手工画上去的吗?一模一样的课本是不是机器人帮忙印出来的?刚刚成为小学生一个多月,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一年级的小学新鲜人们,对天天使用的课本非常好奇,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10月24日,孩子们组团来到印刷课本的凤凰印刷实践基地进行秋季社会实践,在研学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寻找答案。
![]()
数字技术加持,一年级小学生轻松get印刷变迁
一年级小学生刚入学一个多月,还在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身份转换,怎样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印刷技术的变迁?
本次社会实践由现代快报和江苏凤凰新华印务集团根据学生的特点联合打造。社会实践中,孩子们可以在凤凰印刷文化博物馆、沉浸式体验馆、红色印迹馆、研学文创馆等四大主题展馆沉浸式体验,也会在智能车间参观、手工制作等环节,更直观地见证、体验课本诞生的过程。
![]()
在凤凰印刷文化博物馆内,研学老师从印刷术探源到中国传统印刷技术的变迁,给孩子们边讲边体验。通过一幅“移动”的《清明上河图》,同学们了解到宋代的纸币印刷知识。中国古代造纸术流程,被数字影像化,孩子们看得一目了然。AI数字人毕昇也来了,他熟练地展示着活字印刷的流程。在“套色水印工坊”,饾版印刷、雕版印刷数字小游戏,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到更多知识。一(5)班学生汪夏伊说:“这些讲解老师真厉害,讲的汉字古代故事我特别喜欢。”汪夏伊说,自己的很多疑问在这里得到了解答。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一年级级部主任郑姝老师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孩子们正在学习拼音,他们对小学相关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孩子们对自己的课本是怎么来的也充满了好奇。作为老师,希望孩子们在实践中观察、体验、感受,自己找到答案。希望这次活动能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索热情。
![]()
课本的内容是手工画的吗?一起在车间寻找真相
来参加实践活动前,拉萨路小学一(9)班陈嘉卉认为,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全是手工画上去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智能车间的参观环节中,她亲眼见证了一本书的诞生。
整洁的智能车间里,一排排大型印刷设备正在运转。设备上方,专门设置了醒目的“说明书”,介绍机器的基本参数。在一台“海德堡对开五色加上光平张胶印机”前,孩子们看到巨大的彩色挂图从机器里一张张“吐”出来。研学老师告诉孩子们,头顶的彩色管道,就是挂图上鲜艳色彩的来源,这台机器的最大印刷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5000张。
![]()
智能车间里的工人并不多,因为有先进的设备完成大量工作。AGV小车也是功臣之一,它可以自动识别障碍物,进行印刷纸张的搬运。
“印刷太神奇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太神奇。”一(9)班张诗淼连连感叹。
![]()
《新华字典》和小学各年级的语文书、数学书、补充习题放在智能车间的醒目处。好奇的孩子们翻开一本本未来要学习的课本仔细看起来,研学老师告诉大家,《新华字典》就是在旁边的机器上穿上了新封面,装订好才会和大家见面。
![]()
神奇VR体验,跟着导游“凤小凰”遇见先贤
“很惊奇,很有趣!”摘下VR眼镜,孩子们激动地向记者分享自己的感受。“这些古诗词和古人,就像在和我对话。我还能站在一只灵龟身上,跟着它水下探秘,真是太有意思了。”
此次活动中,VR沉浸式体验是小朋友们非常期待的,平常和爸爸妈妈出游,很多小朋友会选择进行VR体验。而专为孩子们实践定制的VR内容,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也希望能带给他们更多的收获。戴上VR眼镜,孩子们就“坐”上了竹筏,在可爱的卡通导游“凤小凰”的带领下,遇见孔子、孟子、苏轼等先贤的经典作品。还能在灵龟的帮助下一探水下的神秘世界。
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一本专属的研学手册,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收获记录下来。不仅如此,为孩子们设置的幸运大抽奖游戏,奖品不仅有各种学习用品,还有好看的文创。一(10)班孙楷轩获得一本圈环本,他准备用来记录自己感兴趣的数学知识。
孩子们收获满满,家长志愿者也感受到了。家长穆诗文说:“这次研学,对孩子们来说也非常有意义,不仅在于了解一本书的诞生,更在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黄艳 李楠/文 王玉秋晨/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