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天,张师傅结束了长达42年5个月的职业生涯,正式开启退休生活。
这位1965年3月出生的企业职工,1982年12月就踏上工作岗位,到2025年4月办理退休时,工龄(累计缴费年限)已达42年5个月。更引人关注的是,他的个人账户储存额高达560216.32元。
很多人好奇:工龄近43年、个人账户近56万,60岁退休后每月能领多少养老金?
一、养老金怎么算?三部分“拆解”清晰明了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不同地区政策略有差异,本文以张师傅的核定表为例)。咱们逐一解析:
![]()
1. 基础养老金:“长缴多得”的核心体现
公式:基础养老金 = 计发基数 × (1 +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2 × 累计缴费年限 × 1%}
计发基数:8785元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9304(反映个人缴费基数与当地社平工资的比值,指数越高说明缴费基数越高)
代入公式计算:
8785 × (1 + 2.9304)÷ 2 × 42.42 × 1\% ≈ 7322.93元
这部分体现“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张师傅缴费年限长、缴费基数高,基础养老金自然丰厚。
2. 个人账户养老金:“多缴多存”的个人积累 公式: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560216.32元 计发月数:138.4(60岁1个月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 代入公式计算:560216.32 ÷ 138.4 ≈ 4047.81元
个人账户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存养老钱”,缴费越多、年限越长,账户余额越厚,退休后每月领得也越多。
3. 过渡性养老金:对“历史贡献”的补偿 公式:过渡性养老金 = 计发基数 ×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 参与计算的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 计发基数:8785元(与基础养老金一致)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5859(针对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的专属指数,体现早期缴费价值) 参与计算的缴费年限:11年1个月 过渡系数:各地政策不同 代入公式计算:8785 × 2.5859 × 11.08 × 1.3%≈ 2486.83元
这部分是“新老办法衔接”的体现,让早期参保职工的养老待遇更公平。
基础养老金7322.93)+ 个人账户养老金4047.81 + 过渡性养老金2486.83 ≈ 13857.57元
四舍五入后,张师傅每月养老金约13857.6元。
二、背后的启示:“长缴多得”是硬道理
从张师傅的案例能清晰看到: 工龄长≠养老金高,但“长缴费+高基数”是关键(他42年工龄+近56万个人账户+平均指数2.93,三项指标都很突出); 养老金计算“三驾马车”各有侧重:基础养老金看“整体缴费时长与水平”,个人账户看“个人积累”,过渡性养老金看“历史贡献”; 对在职朋友来说, 尽早参保、持续缴费、争取高基数,退休后才能收获更充足的养老保障。
祝退休快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