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上演惊险一幕,澳军战机强闯我国领空,却又恶人先告状?解放军雷霆手段强硬回击挑衅,澳总理请求美国主持公道,这又是在闹哪样?南海闹剧不停上演,最终会倒大霉的,只会是澳大利亚的飞行员。
随着中美两国在贸易关系上的愈发紧张,在中国周边的海空域,美国及其盟友的舰机的出现频次,也变得愈发的频繁,即便是在和平时期,这种抵近侦察本身就具有相当浓厚的挑衅意味,在千禧年初期,甚至还引发过极其恶劣的相撞事件。
而当时,澳大利亚的一架P-8A“海神”反潜巡逻机,正进行着它所谓的“例行侦察”。这次的“例行”碰上了不一样的对手。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空军发言人李健健大校事后通报,称澳方飞机“非法入侵”了领空。
紧接着,一架中国的苏-35战斗机呼啸而至。它没有开火,也没有做出更激进的碰撞动作,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极具压迫感的方式——在极近的距离上,对着这架澳大利亚军机投放了大量热诱弹。这些闪着亮光的干扰物,像一场金属暴雨,劈头盖脸地洒向P-8A,意图警告和驱离。
![]()
澳方的反应可想而知。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立刻站出来,指责中方飞行员的行为是“不安全、不专业的”,给他们的机组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听起来义正言辞,但这种空中交锋,对澳大利亚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2022年5月,同样的P-8A巡逻机,就遭遇过中国的歼-16战斗机。那次更惊险,歼-16在澳机前方释放的箔条干扰物,直接被吸进了后者的发动机里,导致飞机在万米高空发生剧烈震颤。这可不是电影特效,而是实打实的致命风险。
![]()
如果我们对比这两次事件,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演进。解放军的反制手段,正在变得越来越“老练”和“精准”。他们不再追求简单的驱赶,而是采用一种精心计算过的“风险游戏”。
这种战术,既能有效地瘫痪或震慑对手的侦察行动,又巧妙地把冲突控制在非致命的范畴内,严格避免了事态升级。
![]()
有人将这种拦截比作冷战时期苏联苏-27战机在巴伦支海上空上演的“手术刀”传奇。那是一种在极限距离下展现高超技巧与强大意志的对抗。如今,解放军正在用现代化的方式,上演着一场新的“软对抗”战法。
这套战法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能精准地把战略压力,转化为澳大利亚一线人员身上实实在在的生理和心理成本。马尔斯部长口中的“危险”,在澳大利亚空军参谋长奇普曼中将那里,得到了更具体的印证。
![]()
他不得不承认,2022年那次事件后,部分机组成员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被诊断出应激性创伤障碍(PTSD),不得不停飞接受心理治疗。
当一国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跑去找美国“告状”,抱怨中国军队的行为时,或许他更应该思考一下,这种以飞行员心理健康为代价的抵近侦察,到底值不值得。解放军用行动证明,这种“物理威慑”游戏,澳大利亚快要玩不起了。
![]()
就在澳大利亚空军为南海的对峙焦头烂额时,他们的前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却在台北找到了新的舞台。他在“年度台北安全对话”活动上的演讲,可以说是给当地一些人打了一针混杂着兴奋与剧毒的强心剂。
莫里森的核心论点非常劲爆,他要求台军必须具备一种能力:在战争爆发的最初72小时内,给解放军带来毁灭性的重创。他推销的这套战术,就是所谓的“非对称防卫”。这个词听起来很专业,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放弃那些昂贵的高科技主战装备。
![]()
在他看来,台湾不应该再指望用F-16V战斗机或M1A2主战坦克去和解放军硬碰硬。取而代之的,是应该把资源全部投入到大规模采购和部署那些低成本、高消耗的武器上,比如无人机、巡飞弹和水雷。
这套打法,美国人给它起了一个更形象、也更悚然的名字——“地狱景观”(Hellscape)。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不求胜利,但求玉石俱焚。
![]()
即便最终守不住,也要通过这种全民皆兵、遍地陷阱的方式,最大化地杀伤对手,把台湾变成一片焦土,让任何潜在的胜利者都只能得到一个打烂的废墟。
这幅由莫里森描绘的“地狱图景”,还没等实施,就先被美国自家的专家给戳破了。美国国防安全专家、曾担任国会地缘政策分析师的布兰登·韦切特,就在著名的《国家利益》杂志上发文,毫不客气地指出:美国的“地狱景观”战术,已经失败了。
失败的根源,不在于战术本身多离谱,而在于一个莫里森在演讲中选择性忽略的致命问题——后勤与生产。韦切特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的军工基础太薄弱了。
比如,“地狱景观”战术的核心装备之一,“弹簧刀300”巡飞弹,一枚的成本就高达9万美元。这个价格,怎么支撑得起“大规模”部署的消耗战?
![]()
更要命的是产能。美国自身的弹药库存,因为要同时援助乌克兰、以色列,还要应付红海的军事行动,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可以说是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军工复合体连满足自家军队的需求都费劲,哪还有余力去为台湾生产足够淹没海滩的无人机和巡飞弹?
莫里森的这番言论,不禁让人揣测其背后的动机。在他执政时期,就因为奉行对华强硬政策,导致中澳关系跌入谷底,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红酒和农产品对华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冲击。
![]()
现在,他跑去台北推销一套连美国人都觉得不靠谱的焦土战略,很难不让人怀疑,这其中是否夹杂着个人的反华执念、对过往政策失败的报复心态,甚至是可能收取了台湾当局的“报酬”。
无论是让飞行员在南海玩心跳,还是让前政客在台北画大饼,澳大利亚这套“双线博弈”能够玩下去,靠的无非是一个定心丸——美国老大哥会在背后撑腰。现实却越来越残酷,这根被澳大利亚视为定海神针的支柱,正在呈现系统性的“空心化”。
先看军火库。对台军售就是最直接的例子。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推行的政策,是优先满足美军自己的订单。这直接导致了对台军售长期处于“只收钱不发货”的状态,交付严重滞后。
台湾花了大价钱买来的武器,很多还只是停留在纸面合同上。这等于从根子上动摇了莫里森鼓吹的“地狱景观”战略的物质基础。没有武器,怎么“非对称”?
![]()
这种力不从心的窘境,并不仅仅体现在对台湾的军售上,就连对澳大利亚这个最核心的盟友,美国也开始显得有些吃力了。这一切都得从前任总统乔·拜登启动的那个雄心勃勃的奥库斯(AUKUS)联盟说起。
根据协议,美国和英国要帮助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可问题是,美国自己海军的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生产计划都已经排得满满当当,产能极度紧张。
![]()
在这种情况下,要再分出精力按时为澳大利亚提供潜艇,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AUKUS的困局,赤裸裸地暴露了美国工业能力已经无法完全支撑其全球战略野心的现实。
如果说军工产能是“硬件”问题,那么战略部署的风险,则是更深层次的“软件”危机。过去,莫里森政府之所以敢于对华强硬,一个重要倚仗就是允许美军的B-2隐形轰炸机进驻澳大利亚,把这里当成一个远离冲突前线的“安全后方基地”。
![]()
但随着中国东风-26这类中程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整个西太平洋的战略态势已经彻底改变。所谓的“安全后方”早已不再安全。
如今,若美军再将大量战略力量集中部署在澳大利亚,无异于是“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了一个越来越不结实的篮子里”。这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国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中进行有效干预的决心和能力
![]()
回过头来看,澳大利亚精心构建的这套“双线博弈”战略,现在正面临全线溃败。在南海,它想通过军事存在进行物理施压,结果遭遇了解放军精准、高效且成本可控的物理反制和心理消耗。在台北,它试图通过输出战略构想进行代理施压,结果被美国专家自己人揭穿,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
这两条战线的双双受挫,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根源:澳大利亚对其核心盟友美国的能力和意图,产生了一种与现实严重脱节的迷信。它似乎还没意识到,那个无所不能、可以为盟友无限提供安全保障的美国,正在悄然远去。
眼下的澳大利亚,其强硬姿态非但没能换来它想要的安全和威慑,反而让自己在外交上愈发被动,在军事上面临着一线精锐人员的无谓消耗。这种执着于扮演区域“副警长”的战略惯性,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最终伤害的,恐怕只会是澳大利亚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它所处的这片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