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韩金序)“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一个普遍误区是认为‘年轻能扛’,把很多心脏与心理的早期信号,误以为是疲劳而硬熬过去,往往把小病拖成大病。”10月23日,在关爱青年科技工作者“双心”健康会议上,北京安贞医院双心医学中心主任刘梅颜分析道。刘梅颜强调,心脏健康与心理健康密切关联、互为影响,共同构成“双心”整体,亟须引起重视并采取系统干预。
![]()
10月23日,北京安贞医院双心医学中心主任刘梅颜在会上做分享。主办方供图
AI赋能,构建全天候“双心”守护网
临床中发现,很多科技工作者并非在体力劳动时出现心脏不适,反而是在高强度脑力劳动、精神高度紧张时出现心肌缺血。“我们通过定量精神压力测试仪模拟连续高强度的算题任务,成功诱发出传统心电图难以捕捉的‘精神压力性心肌缺血’。”刘梅颜介绍,这种由心理波及心脏的机制,在长期熬夜、攻关科研的青年科技人才中尤为普遍。
为破解筛查与预警难题,刘梅颜团队正推动“AI+双心”诊疗模式的落地。“我们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监测一个人在工作、回家、运动等不同状态下的心率、血氧、心电图等数据,实现全天候的智能监测。”刘梅颜介绍,团队正致力于构建一个多模态数据融合的云平台,整合心电、检验、影像等多元信息,通过AI算法进行智能风险判断,从而实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将健康管理前移至未病阶段。
关注顶层设计,为青年人才“解压”
中国科协常委会老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副主任齐让介绍,青年科技工作者面临来自科研考核、生活负担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双心”健康隐患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系统性风险。“这件事关乎国家科技事业的未来,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
10月23日,中国科协常委会老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副主任齐让在会上做分享。韩金序 摄
基于这些现实,齐让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推动人工智能“适配”人,让监测设备贴合科研场景,而非人“迁就”技术;二是用好“双心”关爱基地平台,吸引跨学科人才,实现健康守护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三是借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等契机,推动“双心”健康纳入政策体系,从“呼吁关注”走向“制度保障”;四是强化健康科普,用案例打破“熬一熬就好”误区,引导青年科技工作者主动重视“双心”健康。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医疗,双心诊疗必须跟上这一趋势。”原河南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淮河医院党委书记任学群在交流发言中高度认可刘梅颜团队的AI应用探索。他认为,双心健康是“心与心的相互影响”——心脏病会加重心理负担,心理问题也可能诱发心脏不适,而AI技术为这种双向关联的精准评估提供了可能。
![]()
10月23日,原河南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淮河医院党委书记任学群在会上做分享。韩金序 摄
加大投入力量,打造可复制的“服务样板”
“刘梅颜主任团队的研究是能实实在在帮到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方案——这正是我们要全力支持的。”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宋军在会上明确表态,基金会将把“双心”健康关爱作为核心工作,从资金与资源两方面“搭台铺路”,打造可复制的“关爱样板”。
会上,齐让副主任与宋军理事长共同为刘梅颜团队试运行的“双心”关爱模式授牌,正式命名其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双心’健康之家”。这一举措标志着该模式获得了官方与基金会的共同认可,将从研究试点向标准化、平台化的服务实体迈进。
![]()
10月23日,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宋军在会上做分享。韩金序 摄
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张伟总结道,本次会议凝聚了“医、社、研”协同发力的共识。接下来,基金会将在科协指导下,联合北京安贞医院推进基地试点、数据库建设等工作,让每一位为科技创新奋斗的青年,都能拥有健康的“心”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