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最近又“火”了,不是因为生意,而是因为一句话:“有人骂我,也是为了赚钱,我都不在意。”
这话听着像宽容,细品却像居高临下的轻描淡写你骂我,是因为你穷,你得靠我吃饭,所以骂两句,我赦你无罪。
![]()
一个从塑胶厂起家的商人,走到今天,说没见过风浪,没人信。
可问题是,公众对他的批评,真只是为了“挣钱”吗?真只是自媒体蹭流量、写文章换稿费吗?还是说,这些声音背后,藏着普通人对财富、公平和时代记忆的复杂情绪?
李嘉诚的成功,没人否认。5万港元起家,转行做塑胶花,自研机器降低成本,再到地产、港口、零售,一步步搭建商业帝国。他眼光准、下手狠、撤退快,是教科书级别的商人。
可也正因如此,他的每一次“撤资”、每一次“套现”,都会被放大解读,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太会“做对”了。
他在最贵的时候卖楼,在最热的时候套现,在政策变化前悄然离场。动作干净利落,合法合规,挑不出毛病。可老百姓心里不是算账的,是算情的。
![]()
他们记得香港的房价,是怎么一步步高不可攀的,记得街角的百佳超市、屈臣氏,连水电煤气都被“长和系”包了。
一个家族,掌控了普通人衣食住行的命脉,再谈“低调做人”,就显得有点讽刺。
他说“骂我也是为了工作”,可很多人骂他,不是为了写公众号多赚几块钱,而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一辈子辛苦,却连一间小房子都买不起,而那个最早看懂规则的人,早已全身而退。
这不叫嫉妒,叫失落。这不是情绪发泄,是现实挤压下的无奈回声。
李嘉诚当然不必为香港的房价负责,他只是个商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天职。可当一个商人,做到了“影响民生”的体量,他就不再只是商人了。他成了符号,成了时代的镜子。
![]()
人们骂他,表面是冲着个人,实际是冲着那个“努力拼不过地段”的现实,冲着“财富越来越集中”的无力感。
他可以淡定地说“我不在意”,因为他早已不在意涨跌、不在意舆论、不在意街头巷尾的议论。
可普通人不能不在意。他们在意的不是李嘉诚赚了多少钱,而是为什么普通人拼尽全力,却换不来一点安稳。
这就像一个退休的老棋手,坐在山顶说:“下面的人还在抢棋子,真热闹。”
可山下的人,还在为下一顿饭发愁。
李嘉诚的智慧,在于他永远走在趋势前面。他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出,甚至连批评声,都被他归结为“别人的工作”。
![]()
这种超然,是本事,也是一种距离。他安全落地了,可很多人,还在风暴里漂着。
所以,别把公众的批评,轻飘飘地归结为“靠骂你挣钱”。那不只是流量生意,更是普通人对公平的微弱呐喊。你可以选择不在意,但不能假装那声音不存在。
毕竟,真正的从容,不是说“我不听”,而是听得见那些听不见的声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