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这边刚当选国民党主席,马上就要打包行李登机赴京了,这动作快得让人有点看不懂。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她抢先甩出了一份人事名单。
紧接着,卸任的朱立伦也做出了回应,话不多,但分量极重。他说“情况特殊”,又强调自己“干满四年不容易”,最后撂下一句,希望以后“不准打破(四年任期)这个惯例”。
嘿,这就有意思了。一场看似波澜不惊的党权交接,背后藏着的全是“局”。
![]()
郑丽文的“安内牌”:登机前必须钉下的两颗钉子
郑丽文为什么这么急,在上飞机前,连夜也要把副主席和秘书长的人选给定下来?
朋友们,这时间点选得非常“毒”。她这是在“安内”。
你想想,她作为国民党新任主席,马上就要去北京,谈的是两岸之间最核心、最敏感的议题。她怕什么?她怕自己前脚一走,后院起火。
国民党内部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山头”林立,各怀心思。她这一去,万一民进党当局在背后搞点小动作,或者党内有“大佬”跳出来唱反调,那她这个新主席的“北京之行”就会变得极其被动。
所以,她必须在走之前,把党内的基本盘给稳住,把结构搭起来,防着民进党这一手。
![]()
她选的这两个人,就是她稳住基本盘的两颗“钉子”。
第一颗钉子:季麟连。
这位在“深蓝”群体里,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退役上将,军系背景。
咱们得说个近事儿。去年黄埔百年纪念,民进党那边是怎么防堵的?又是威胁又是恐吓,不准退将去广州。结果呢?季麟连顶着绿营的巨大压力,非要去广州参会,而且当众高喊“驱逐‘台独’、复兴中华”。
这态度,没得说。在岛内现在这个“绿色恐怖”的氛围下,敢这么公开亮明反“独”促统立场的,没几个。
![]()
郑丽文把他拉到副主席的位置,是什么意思?
这等于直接给党内所有反“台独”、主张统一的力量,吃了一颗定心丸。她这是在公开宣告,她郑丽文的两岸路线,就是要走“深蓝”这条线,就是要旗帜鲜明。
有了季麟连这面旗帜,郑丽文去北京谈事,党内的“深蓝”和军系群体,就有了主心骨,只会支持她,不会掣肘她。
第二颗钉子:李乾龙。
如果说季麟连是“面子”,那李乾龙就是“里子”。
![]()
这位是国民党的老资格,在新北基层扎根几十年,人脉广,吃得开。
咱们看个数据。当年他辅选侯友宜当新北市长,他一手操盘,就帮国民党在新北拿下了33张议员席位,这是创纪录的。
这次郑丽文自己选主席,在新北市能捞到近两万票,李乾龙在背后的功劳不小。
国民党现在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央地脱节”。中央党部的精英们,跟地方上的派系、基层的党员,往往说不上话。李乾龙的作用,就是那个“捏合剂”。他能让国民党那些各自为战、互不服气的“山头”,在一定程度上团结起来。
所以你看,郑丽文这一手人事安排,多老道。
她一手攥住了季麟连代表的“深蓝”和“军系”,一手抓住了李乾龙代表的“地方势力”和“基层组织”。
![]()
这两拨人,是国民党现在最核心的战斗力。把他们稳住了,郑丽文不管是在岛内跟民进党“战斗”,还是去北京谈事,腰杆子才能硬起来。她后续要推动的任何改革,才有了最基本的支持者。
朱立伦的“特殊回应”:是邀功,还是“送大礼”?
郑丽文这边刚出完牌,朱立伦的回应就来了。
他说,自己“干满四年不容易”,希望以后也能建立起这个“惯例”。
很多朋友第一反应是:朱立伦这是在“邀功”吗?是在抱怨自己这四年受了多少委屈吗?
![]()
嘿,你要是这么想,那就把这位政治老手看浅了。
朱立伦这番话,藏着三层深意。
首先,他为什么反复强调自己“干满四年”?这确实是在给自己“贴金”,但更是给自己这并不算成功的任期,画上一个“有始有终”的句号。
你回想一下,国民党这十几年的党主席,有几个是善始善终的?
远的不说,就说洪秀柱,任期没满,还在争取“总统”提名呢,结果党内搞了一出“换柱”风波,硬生生被拉下马。
再到吴敦义,也是干得灰头土脸,任期没满就下台了。
![]()
朱立伦自己呢?自从辅选侯友宜失利,党内骂声就没停过。张亚中天天批他路线全错,傅崐萁在“立法院”当面跟他叫板,基层更是怨声载道。
他能勉强撑到任期结束,全靠今年8月份那场罢免战的胜利,才算捞到了一个体面的“台阶”下。
所以,他此刻高调宣扬“完整任期”,真正的用意,是想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拨乱反正”的典范。他是想告诉党内:看,只有我,在风雨飘摇中稳住了国民党,我没有中途撂挑子。
这是他的“历史定位”保卫战。
再来,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朱立伦在卸任前,还干了一件大事——他安排了两百多名党内中高层成员,“集体辞职”。
![]()
这是什么操作?是给郑丽文一个“下马威”,让她当“光杆司令”吗?
恰恰相反。这不是“下马威”,这是朱立伦在“破局”,是在给郑丽文送一份“人事大礼”。
国民党过去换主席,最头疼的是什么?老班子的人赖着不走,新主席上来了,发现自己被各种旧势力掣肘,想干点啥都寸步难行。
郑丽文这种主张大刀阔斧改革的“鹰派”,如果面对一个“不配合”的旧班底,那她的改革根本推不动。
朱立伦这次快刀斩乱麻,命令所有人一起请辞,等于把旧的舞台彻底清空,把人事权完完整整地交给了郑丽文。
他对郑丽文说:舞台给你清干净了,你想用谁,你自己来挑,放手去干吧。
![]()
这份“礼物”,比给他留几个副主席的位置,可贵重多了。
“不准打破惯例”:朱立伦的“护航”与国民党的“未来”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朱立伦呼吁建立一个“完整四年任期的惯例”。
这句话,才是他回应的“特殊”之处。
他自己已经下台了,这个“惯例”对他自己没有任何直接好处。那他是说给谁听的呢?
说白了,他这是在帮郑丽文,也是在给国民党全党上下“立规矩”。
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最不缺的就是“人”,最缺的就是“规矩”。
政治斗争,最怕的就是“没有底线的内耗”。
![]()
朱立伦自己,当年也是“换柱”风波的主角之一。他亲身经历过那种党内撕裂、制度崩坏的痛。他比谁都清楚,如果国民党再来一次“中途换帅”,这个党就真的散了。
他现在提“惯例”,多少有点“浪子回头”的政治觉悟。他是在告诉党内所有蠢蠢欲动的“山头”:
“让她(郑丽文)干,让她试。四年后,我们看结果。但在这四年里,谁也‘不准打破惯例’,谁也别想再搞中途换人的把戏!”
这就是朱立伦的“特殊回应”——他没有“使绊子”,他反而是用自己卸任前的最后一点权力,在给郑丽文“护航”。
![]()
郑丽文的挑战才刚开始。她请来了季麟连,就是要走一条更清晰、更坚定的两岸路线。这条路,在岛内必然会遭到民进党的疯狂攻击。
她这一趟北京之行,既是她的高光时刻,也可能是她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开始。
她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
朱立伦看懂了这一点。他用“集体辞职”帮她清空了舞台,用“四年惯例”帮她稳住了后方。
郑丽文这把,赌的是国民党的未来,而朱立伦,似乎是那个帮她清空了赌桌、并叮嘱旁人“不准出老千”的人。
国民党如果再内耗下去,别说四年,可能连下一个四年都没有了。这场郑、朱之间的“特殊”交接,或许是这个百年老党,走向“制度化”的最后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