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汽车被“全网黑”得厉害,各种各样的负面都被无限放大,但细扒下来,这波风波里藏着车圈老规矩被掀翻的痕迹。
SU7、YU7卖爆,YU9又传要登场,三款车直接杀穿新能源车圈,确实动了不少人的蛋糕。可网上的黑稿,真不全是友商下的手。不少是博主自己挑头,再拉上不明真相的网友跟风,友商再顺手添把火,活像当年围堵特斯拉的套路。
![]()
关键问题出在“宣传模式”上。以前车企造车后,得砸重金给媒体、大V、明星做宣传,一台车的宣传费动辄上亿,最后都进了这些渠道的口袋。
但小米和特斯拉一样,几乎不做广告,全靠互联网口碑和雷军亲自带货——几千万粉丝的大V自己上,偶尔请点博主、媒体,也就给800块车马费,跟传统车企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推广费比,连零头都算不上。
![]()
这让靠车企广告吃饭的机构和博主急眼了。以前他们花钱买车做评测,车企给的钱能回本还能赚;现在拿800块车马费,连油钱都不够,能不气吗?于是逮着机会就“黑”小米,用文字游戏带节奏,拉普通网友一起起哄。友商乐得看热闹,再加点火,火势自然更旺。
![]()
可小米的底气硬得很。没买车的骂得凶,买了车的直夸好;米粉多、产品力强、现金储备厚到离谱,北京政府撑腰,央媒官媒也力挺。这种局面下,小米汽车非但不会倒,反而越烧越旺。
说白了,这是车圈旧规则崩塌的阵痛。以前靠广告吃饭的人丢了饭碗,自然要闹;但消费者用钱包投票,好产品终会胜出。小米这把火,烧的是“砸钱宣传”的旧模式,照的是“口碑为王”的新未来。至于那些“黑”,不过是转型期的噪音罢了。
车圈的“奶酪”被重新分配,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最终,市场会记住的是好产品,而不是谁的声音大。小米汽车的故事,才刚开了个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