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杨弘教授团队与世和基因合作的CALIBRATE-ESCC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Molecular Biomedicine(IF=10.1)发表[1]。研究采用世和术宁®MRD检测产品,探索了ctDNA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术后复发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研究亮点
1、 明确了术前、术后MRD均可有效预测ESCC复发风险;且术后MRD预测性能最佳(HR:4.58);
2、首次将术后ctDNA检测状态与传统病理TNM分期结合,建立TNMB分期系统。该系统评估患者预后显著优于传统TNM分期(C-index:0.80 vs 0.65)。
研究背景
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威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2022年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位居全球第11位,死亡率高居第7位,每年导致约44.5万人死亡[2]。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其中约90%的病例为ESCC。当前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但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约25%[3],多数治疗失败由术后微小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 MRD)引发的复发转移导致。传统影像学检测MRD存在明显局限,往往发现复发灶时已错失干预时机。因此,基于分子检测的MRD技术,对预测食管鳞癌术后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125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II-IVA期ESCC患者,收集62例手术组织样本、108例术前血浆样本和125例术后7-14天内血浆样本,组织采用世和一号®检测,血浆采用世和术宁®ATG-seq超高灵敏度ctDNA技术检测。
1、食管鳞癌ctDNA检出率随病理分期升高而增加
研究发现,随着病理分期的升高,术前ctDNA阳性率呈现上升趋势:II期患者为71%,III期患者为92%,IVA期患者为88%(p=0.027)(图1a)。术后ctDNA检出率也随分期升高而增加:II期患者为41%,III期患者为52%,IVA期患者为78%(图1b)。ctDNA清除率随分期进展呈下降趋势:II期患者为48%,III期患者为49%,IVA期患者仅为14%(图1c)。
![]()
图1. 术前和术后不同分期ctDNA检出率
2、 术后MRD阳性提示复发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与术后ctDNA-MRD阴性患者相比,阳性患者的复发率显著更高(67% vs. 22%,p<0.001)(图2d),无病生存期(DFS)(p<0.001)(图2e)和总生存期(OS)均显著更短(p<0.001)(图2f),预后显著更差。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MRD状态是与复发和死亡风险强相关的预后因素。
![]()
图2. 术后不同MRD状态患者的复发率、DFS和OS
3、术后ctDNA状态联合传统病理TNM分期,显著提高复发和死亡风险预测性能
研究将术后ctDNA状态与传统病理TNM分期相结合,将病理II期或III期且ctDNA阴性定义为TNMB 1期;病理II期且ctDNA阳性,或病理IVA期且ctDNA阴性定义为TNMB 2期;病理III期或IV期且ctDNA阳性定义为TNMB 3期,建立了TNMB分期系统。与传统TNM分期相比,TNMB分期系统预测患者复发和死亡风险显著更优(p<0.001)(图3a,3b)。ROC曲线显示,TNMB在不同时间点对复发和死亡风险的预测准确性均高于TNM分期(图3c,3d)。
![]()
图5. TNM分期与TNMB分期系统患者的DFS和OS
结语
世和基因围术期CALIBRATE系列研究已在肺癌、肠癌、胃癌等领域发表多项研究,证明了MRD检测在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中的预测作价值。本研究进一步将MRD的应用扩展至食管癌,验证了术后ctDNA阳性是ESCC术后MRD检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并首次提出TNMB分期系统,为ESCC的精准预后评估提供了新工具,有望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并改善患者预后。
专家简介
![]()
杨弘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兰州大学兼职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外科副主任
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食管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华南区协作组副组长
华南肿瘤学重点实验室独立PI
擅长肺结节、肺癌、食管癌、贲门癌诊断与综合治疗,微创腔镜外科治疗。专注于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临床研究与转化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Lancet、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Annals of Oncology、JAMA Surgery、Nature Communication等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主持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经费逾千万。2019 - 2020年通过香港优才计划前往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胸外科交流并获得香港行医执照。获2022年“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食管癌领域杰出贡献专家称号。Lancet Onocolgy、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审稿专家。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参考文献
1. Fang CY, Wen J, Wu JD, Li ZC, Huang S, Huang Y, Chen JY, Su HL, Xie XY, Luo KJ, Fu JH, Yang H. Circulating tumor DNA as a marker of 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 in resecte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ol Biomed. 2025 Sep 18;6(1):65. doi: 10.1186/s43556-025-00310-6.
2. 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Soerjomataram I,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4;74(3):229–63. https://doi.org/10.3322/caac.21834
3. Xia C, Dong X, Li H, Cao M, Sun D, He S,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2022: profiles,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Chin Med J (Engl). 2022;135(5):584–90. https://doi.org/10.1097/CM9.0000000000002108
01
PRS模型
02
03
04

快点亮"在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