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傍晚6时,立陶宛边境上空发生了一起引发关注的空中事件。
两架俄罗斯军机,一架苏-30战斗机和一架伊尔-78加油机,从加里宁格勒方向飞入立陶宛领空约700米,停留18秒后离开。
这个时间短到连一首歌都唱不完,但足够让北约的防空系统全面运转起来。
两架西班牙台风战斗机紧急升空,在相关区域巡逻,对于这起看似平常的"擦边球"事件,双方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
![]()
立陶宛方面措辞严厉,总统瑙塞达和总理鲁吉尼埃内强烈谴责此次事件,并召见俄罗斯大使馆官员表达抗议。在他们看来,这不是简单的训练失误,而是对北约东翼的又一次试探。
俄罗斯国防部随后发布声明,称当天俄军苏-30战斗机在加里宁格勒州上空进行了例行训练飞行,且完全遵守了本国领空使用规则,没有偏离航线或侵犯其他国家边界。一边说"你们闯进来了",另一边说"我们没越界",这场空中纠纷成了典型的"罗生门"。
波罗的海地区今年确实不太平,就在一个多月前的9月中旬,爱沙尼亚也遭遇了类似情况。9月19日,3架俄米格31型战斗机按计划从卡累利阿前往加里宁格勒州飞行。
![]()
俄国防部表示此次飞行严格遵守使用空域的国际规则,这些战机的飞行路线穿过波罗的海中立水域上空,与爱沙尼亚瓦因德洛岛的距离超过3公里。
但爱沙尼亚外交部的说法却大不相同,他们声称三架米格31战斗机未经许可进入爱沙尼亚领空,在芬兰湾上空停留长达12分钟,这次事件闹得更大,联合国安理会于9月22日就此事举行紧急公开会。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今年9月的那起无人机事件,那次动静可比军机越境大多了。
![]()
9月9日晚11时30分,至少19架俄罗斯无人机飞入波兰领空,波兰空军击落约8架,华沙肖邦机场等多个机场在入侵期间关闭。
波兰总理图斯克表示这些无人机"带来直接威胁",并援引《北大西洋公约》第4条要求与其他北约成员国就此事开展磋商。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反应很快,直接派了三架阵风战机过去支援。
这一连串事件触发了北约的"东部哨兵"行动,丹麦贡献两架F16战机和一艘防空护卫舰,法国贡献三架阵风战斗机,德国贡献四架欧洲战斗机,英国也派出了台风战斗机。
![]()
北约在波罗的海的动作今年其实一直没停过,6月5日至20日,"波罗的海行动2025"年度大规模军事演习举行,集结了16个北约国家的40多艘舰艇、25架飞机和约9000名军人。
演习内容包括无人系统操作、防空、反潜、水雷对抗等多个科目,几乎同一时间,俄军波罗的海舰队和北方舰队也在这一地区搞例行军演,双方你来我往,谁也不让谁。
到了今年年初,北约又启动了"波罗的海哨兵"行动。
![]()
1月,北约在波罗的海启动名为"加强警戒活动"的海上军事行动,由10艘舰艇组成的任务舰队由荷兰护卫舰"特罗姆普"号担任旗舰,将持续至4月底。
这次行动的导火索是2024年底发生的海底电缆损坏事件,连接立陶宛和瑞典的一条海底电缆被切断,连接芬兰和德国的通信电缆在同一水域发生断裂,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的海底电缆也突然出现故障。
北约怀疑这是俄罗斯的"混合战"手段,所以加大了在这一海域的巡逻力度。
![]()
波罗的海空域巡逻团还计划增加出航频次和扩大规模,改变目前多国阶段性派遣兵力进驻波罗的海三国的模式,俄方对此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俄罗斯驻挪威大使科尔丘诺夫表示,北约成员国正推行旨在限制该地区航行自由为目标的政策,这些行动导致该地区军政局势严重恶化,潜在冲突和升级风险陡增。双方在波罗的海上空和海面的角力,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这次立陶宛事件只是这个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700米的距离,18秒的时间,数字看起来很具体,但背后反映的是这片海域日益紧张的安全形势。
![]()
北约在不断加强东翼防御,俄罗斯也在维护自己在波罗的海的活动空间,谁都不愿意在这场博弈中退让。
波罗的海上空的每一次警报,都在提醒人们这片区域的紧张局势没有缓和迹象。
但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目前还都保持着一定的克制,没有让局势进一步升级。对于这片连接东西欧的重要水域来说,维护和平稳定符合各方的根本利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