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大礼堂上悬挂着“沉重悼念杨振宁先生”九个大字和杨老的遗像。
杨老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盖着国旗,与世长辞。
![]()
最前方花圈上的挽联写着“我们永远怀念您”。
落款最上方是杨老的妻子翁帆,依次是他的后辈。
杨振宁10月18日去世,自打他离世后,连续几天社会各界人士和清华大学的师生都前往杨老生前的工作大楼,为他送别。
全国各地来悼念的人超过了上千人,缅怀室内的花已经多到摆不下。
上百束鲜花摆满了走廊,延绵数十米。
群众纷纷穿着黑色的衣服排队送杨老最后一程,庄严又肃穆。
礼堂外人满为患,但却没有被围的水泄不通,大家都自发的排起了一行行的队伍。
![]()
但主办方贴心的给每个人发了一本小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杨振宁先生的生平。
九点仪式开始,侄子手捧杨老的遗像缓缓进入礼堂。
来自各地的祭拜者开始鞠躬追悼时,亲属们排成一排站在右侧。
为首的是翁帆女士,次子杨光宇站第五个。
哪怕是远远的一张照片,也能看到翁帆哭肿的双眼。
![]()
杨光宇低头沉思,67岁的他已经长出了大片白发,头发乱糟糟的贴在头皮上,憔悴又颓废。
据报道,杨振宁先生遗体告别所用的告别厅选址与好友邓稼先1986年告别仪式相同。
两名杰出的科学家终于在今天再次“重逢”。
当年两人许下“千里共同途”的愿望,如今杨老也算完成了夙愿。
杨振宁先生的告别仪式结束后,一切也即将归于平静。
可就在这个时候,网上出现了对杨老的各种非议。
有人拿他的“爷孙恋”和国籍说事。
指责他垂暮之年,还要在原配妻子去世一年后就回国娶28岁的小娇妻。
还有人说他曾经加入美国国旗,不应该盖国旗。
更有人拿他和钱学森先生作比较。
评价杨老比不上钱老,原因竟然是杨老去世后新闻联播没有提。
各种评论简直是无稽之谈。
![]()
![]()
在杨振宁去世当天,央视就已经发新闻沉重悼念。
在今天,杨老举行告别仪式时,央视新闻也特地发了一期专题报道。
足以体现出国家对他的重视。
至于杨振宁“迟暮之年迎娶娇妻”和“美国国籍”的评论,只能说这些网友的心胸狭隘,见识太窄。
意料之中的,他们也遭到其他人的回怼,非常解气。
杨振宁的成就,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世界来说,都是无法超越的,他被称为“人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35岁那年,他提出了“宇称可能不守恒”,一个颠覆了整个物理学的发现,最终竟然夺回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被问到一生最大的贡献时,他说“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很多年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作用”。
文化自信感在他的身上具象化。
选择加入美国国籍也是受当时各种形式和学术前途所逼。
尽管身在海外,但他的心始终在中国,利用自己的影响,送中国学者出国深造,推动祖国科学发展。
还邀请了多名世界大师来华。
至于他的“忘年之恋”,他坦言翁帆是上帝给他的最后一个礼物。
![]()
翁帆也说,杨振宁是自己生命中的带路人。
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受到了杨老孩子们的一致祝福。
杨振宁去世后,挚友葛默林追忆,他9月就已经病危,不太能动,但神志很清楚,眼睛也很好。
翁帆就用小白板写字和他交流。
朱邦芬院士也透露,杨振宁住院后,他和人聊天超过一个小时,翁帆就会终止。
杨老的孩子们也说很感谢翁帆。
两人之间不仅只有简单的爱情,更是像杨振宁说的那样,三四十年后,大家会觉得他们之间是一个非常好的罗曼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