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深秋的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金黄的杨树叶、火红的五角枫与苍翠的松柏错落交织,倒映在明净如镜的水面上,与蜿蜒的步道一同勾勒出静谧而诗意的城市景致。
这几年,海东市乐都区一边提升大型公园品质,一边补齐“口袋公园”短板,双管齐下推进城市公园建设。如今,市民多了散步放松的地方,城市也因生态改善变得更宜居,绿色发展带来的实惠,实实在在落到了大家的生活里。
![]()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居民正在公园内休憩。人民网 马可欣摄
“以前楼下只有光秃秃的空地,现在出门走两步就是小公园,带娃、散步都方便!”家住海东市乐都区碧水源小区的居民李阿姨正带着孙子,在朝阳山公园里踩着金黄的落叶玩耍,话语里满是欢喜。
为满足群众“出门入园”的需求,乐都区以“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建绿、规划增绿”的“四绿联动”策略,让“口袋公园”在闲置角落、裸露地块间悄然绽放。
乐都区彩陶公园、进喜公园里,老人坐在洒满阳光的长椅上闲聊,孩子追着枫叶奔跑;南凉遗址公园、西沙沟湿地公园补种了耐寒植物,使得这里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深秋客厅”。
![]()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公园内的秋景。王桂萍摄
“以前这里连草都不长,现在变化真是太大了!”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河西村的村民感叹,昔日的荒滩,如今成了禽鸟南迁的“中途驿站”。
在乐都区大大小小的公园中,污水处理厂“变身”的湿地公园尤其亮眼。深秋的湿地里,澄澈的尾水缓缓流淌,岸边的秋柳低垂,偶尔有鸟儿掠过水面。乐都区以“小微湿地+”的创新模式,将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截至2024年末,乐都区已建成、改造各类公园绿地10个,总面积达198.7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7平方米。
![]()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落日余晖下的小型湿地。人民网 马可欣摄
针对深秋落叶增多的情况,乐都区将城区划分为12个保洁片区,主要街道实行“一日四扫+动态巡扫”,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83%。121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小区、近千个分类果皮箱、14辆生活垃圾压缩车构建起全链条处理体系,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为深秋的绿色家园筑牢“清洁防线”。
从荒滩到湿地,从“一处美”到“全域美”,“十四五”时期的乐都,用52.68公顷公园绿地的增量,4.7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的跃升,绘就了“城在秋林中、人在美景中”的宜居画卷。(马可欣、王桂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