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在世时总坐在堂屋门槛上,手里攥着个旧搪瓷缸,慢悠悠抿一口茶就念叨:“老了没啥怕的,就怕兜比脸干净。”
那时候我才二十出头,总笑他太看重钱,直到去年陪我妈跑了三趟医院,才算把这话嚼出了滋味。
人一过六十,哪用得着百八十万的巨款?30万上下,日子就从“凑活过”变成了“踏实过”。
这变化,跟吃不吃山珍、穿不穿名牌半点儿关系没有。是心里头的石头落了地。
前两年我妈手里就攒了几万块,秋天淋了场雨感冒,咳嗽得整夜睡不着,硬扛着不肯去医院。
我催她,她就翻出抽屉里的旧药盒,低着头说:“小毛病,去趟医院少则几百多则上千,省着点给你娃交学费。”
去年她把多年的养老钱凑够30万,上个月膝盖疼得下不了床,没等我开口,自己揣上卡就去社区医院拍了片。
回来时手里拎着药,眉眼都舒展着:“花了四百二,医生说就是退行性关节炎,贴几贴膏药就好,放心了。”
钱给老人撑的,从来不是面子,是底气。以前我妈去菜市场,总等着摊主收摊前处理打折菜;
看见邻居阿姨戴新围巾,眼神飘过去又赶紧收回来,回头跟我说“旧围巾暖和,不用买新的”。
现在她早上去早市,会挑最新鲜的排骨给孙子炖汤,路过服装店看见合心意的羽绒服,试完直接付款,回来还拉着我看:“你看这毛领,多软和,穿上浑身都热乎。”
楼下张大爷的变化更显眼。前年冬天我撞见他在超市货架前徘徊,盯着厚棉被看了足足十分钟,手指在价格标签上蹭来蹭去,最后还是摇着头走了,嘴里嘟囔着“旧被子晒晒太阳,还能再盖一年”。
后来他儿子给补了几万,加上自己攒的养老钱,凑够了30万出头。
前阵子在小区遛弯,见谁都先笑,手里拎着个遥控车,说是给小孙子买的;上周还请老伙计们去街角羊汤馆喝了汤,连说“天冷,喝碗热的舒坦”。
以前他坐公交,总缩在最后一排,怕碰着年轻人被嫌弃;现在常坐在前排,有人聊小区里的事,他也敢接话,声音都亮堂些。
总有人说:“都老了,攒钱干啥?该享清福就享,别太抠门。”可攒钱哪里是抠门?是攒着自己的主动权啊。
人老了,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不能总指望儿女——他们有工作要忙,有小家要顾,张口求人的滋味,比没钱更难受。
你手里有钱,感冒了敢直接去医院,不用盘算药费;想吃点啥不用犹豫,不用怕花超了生活费;想买件暖乎衣服,不用看谁的脸色。这才是真的享清福。
慢慢攒够那30万就知道,晚年的踏实,从来不是儿女给的,是兜里那点钱,一分一分堆起来的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