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2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深化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医保服务提质增效有关内容。截至9月底,青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939.12万人,支出医保基金218.66亿元,保障参保人就医购药结算9011万人次。我市职工和居民医保基金运行评价结果连续5年双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
![]()
为了让每一名群众看病就医有保障,青岛医保部门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行动,针对大学生群体,推出了按学制一次性趸交、建立中断参保约束机制等措施;针对新生儿群体,推出“出生一件事”、凭出生医学证明参保等措施,让新生儿一出生就有医疗保障;针对特困、重残等困难群体,与财政、民政部门联动,支出5118.5万元,资助13.77万名困难人员参加医保;针对停保断保群体,利用“一人一档”全民参保数据库,通过点对点提醒及时缴费等措施精准扩面,为越来越多的群众撑起“保障伞”。
在持续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青岛不断健全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其中,长期护理保险工作实现了提质增效,获批全省首批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城市,今年1到9月,已为6.25万失能失智人员支付长护险费用5.86亿元,有效减轻失能失智人员经济负担和家庭照护负担。青岛还完善了失业人员的生育待遇。自今年5月1日起,青岛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生育或流引产,符合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条件的,既能享受生育医疗待遇,也能享受生育津贴待遇。该政策实施以来,青岛已为37名失业人员发放了生育津贴。
为了让就医报销“流程更简、跑腿更少、报销更快”,青岛医保部门积极深化流程再造,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备案、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报销直接结算等4个关联的“单项”业务整合为“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实行“一次告知、一张表单、一个入口、全市通办”,今年为参保人集成办理业务21.4万笔。在结算方式上,青岛试点推出的“刷脸”支付服务,已布设3600台“刷脸”结算设备,覆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零售药店等2500多家定点医药机构,累计为参保人结算费用1098万笔。
医保部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线下筑基与线上拓维的深度融合,持续完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在线下,青岛不断优化“15分钟医保服务圈”布局,已实现五级医保服务网络全覆盖,累计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服务超过110万笔。青岛还统一了医保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和办理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医保经办服务“市域通办”,今年已跨区域办理医保业务1.6万件,占线下办理业务总量的47%,群众跑腿明显减少,办事更加省心。
在线上,依托青岛市医疗保障局官网、“青岛医疗保障”微信公众号,青岛打造了成熟完善的网办、掌办服务大厅,医保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自4月起,青岛十个医保服务大厅全面推广上线“视频办”服务,可办理业务包含了参保登记、医保关系转移、异地就医备案、门诊慢特病等14个高频业务类型,累计办理业务3300余件。
青岛还聚焦参保群众异地就医、工作等实际需求,持续优化异地服务流程,今年已为10.2万人次办理了备案,保障青岛参保人异地就医127.99万人次,支付医保基金12.26亿元。与此同时,青岛不断提高异地参保人来青就医报销便捷度,开展异地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达到1700多家,数量居全省第一,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等就医类型均可联网直接结算,已服务来青就医人员271.43万人次,发生医疗费用40.12亿元。青岛近期还实现了省内生育医疗费用直接联网结算。自7月25日起,青岛参保人去省内其他地市生育,或省内其他地市参保人在青生育,都不需要个人垫付医疗费,出院时可以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报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