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挖掘清代盐税碑
2025年10月10日,平湖市独山港镇韩家庙村村民邵定根在浏览手机时,意外看到一段关于村里石碑的视频。这段视频,记录的正是我作为韩家庙村驻村税务干部,于2022年发现并记录这块盐税碑的经过。令人惊喜的是,这段影像成为了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邵氏家族一段尘封三百年的历史。
![]()
作者整理清代盐税碑拓片
邵定根感慨地回忆,童年就读韩家庙小学时,“石碑就静静躺在墙角,旁边是一棵百年榆树。我们课间常在那儿嬉戏,从未想过这块看似普通的石碑,竟藏着如此厚重的故事。”
一块碑:康熙年间的“盐民护身符”
这块刻于康熙五十年(1712年)的石碑,记录的是一场成功的民间请愿。当时,浙江海沙盐场的盐户们发现,邻近的芦沥盐场早已立有禁令石碑,而海沙场只有易损坏的木牌。这导致官员屡次违规丈量内陆草荡,借机骚扰百姓。
![]()
清代盐税碑
盐户们据理力争:按盐务规定,沿海沙地需定期丈量,但内陆草荡性质稳定,并无丈量必要。最终,盐驿道批准了他们的请求,下令立碑永禁,并明示如有官员违禁,盐户可立即向县衙举报。
![]()
清代盐税碑上的“邵彬”
在捐资立碑的22位盐户中,清晰可辨的19个人名里,邵华、邵彬、邵鹓文、邵采四位邵姓先辈赫然在列。这块石碑,不仅是清代盐税制度的珍贵物证,更是邵氏先人勇于捍卫乡民权益的历史见证。
一部谱:失而复得的家族记忆
惊喜万分的邵定根立即回家翻出珍藏的《姚江邵氏宗谱》仔细核对。而这部家谱本身的流传,也堪称一段传奇——
![]()
《姚江邵氏宗谱》
2015年5月1日,一位在邵定根家附近钓鱼的外乡人,闲聊中发现两人同姓邵,他叫邵佰海。这位来自余姚的本家说起家里有邵氏家谱,答应下次带过来。后来,邵佰海如约带着家谱前来,不巧邵定根在外忙农活,便托付将家谱临时寄放在同村本家邵士华家里。
这一放,就是两年。直到邵士华去世后,其女婿张云巨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家谱,想到自己姓张不姓邵,他便毫不犹豫地将家谱归还邵定根。几经周折,这部承载家族记忆的宗谱,终于回到了邵定根手中。
![]()
家谱上的“邵彬”
经仔细比对,石碑上的“邵彬”、“邵鹓文”果然在家谱中清晰可查。据推算,邵定根应属第25代,与碑文中的邵氏先辈同祖同宗。值得一提的是,平湖邵氏分南邵与北邵,他属于北邵一脉。这部记录从南宋延续至1932年的家谱,成为连接古今最有力的证据。
![]()
邵定根、冯亚芳与作者在交流
兴奋的邵定根通过村干部冯亚芳联系到我。在与他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我不由对这位老村民肃然起敬——一位普通农民,却对地方文史怀有如此深厚的热情与执着,实在令人敬佩。我们共同探讨了这块盐税碑与邵氏家族的深厚渊源,每一次对话都让我感受到他对家族历史那份质朴而真诚的热爱。
一条路:明代邵言的“邵家车路”
顺着家谱的脉络,一位明代先贤的事迹格外耀眼。邵言,字龙桥,明代隆庆年间的太学生。当地方遭遇饥荒时,他“按户给米,大口五斗,小口三斗”,救活了无数百姓。
![]()
邵家车路
更为深远的是,面对褚泾(今韩家庙)“农田与草荡相连,但草荡完全荒废”的困境,邵言独自捐资修建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水车路。这条路东通平丘墩,西达南邵老宅,绵延五里多长,同时疏浚支流河道,既方便交通,又缓解了水患。
这项宏大的水利交通工程彻底解决了当地的排灌难题,乡民感念其恩德,将此地命名为“邵家车路”。这条路,至今仍在滋养着这片土地。
![]()
南邵人家
据家谱记载,渚泾邵氏多为邵言的后代。邵定根属于邵言二儿子那一房,即北邵;而南邵则出自大房。邵定根说:“我以前听说过北邵在韩家庙,但具体位置没有深究过。自从看了家谱才知道,北宅在韩家庙港南的华标下,堂号‘秀野堂’。韩家庙港南我小时候看到的多是荒宅墓地,有一个很大的瓦砾堆,面积大约有十几亩地。有一条之字形的九曲小河蜿蜒其中,现在的韩庙中间那座桥往南的那段路中段,有一座小石桥名字叫弄里石桥。七十年代初,大队里用荒宅墓地上的瓦砾泥土把小河填了,还挖到过很多玉器首饰。”
一种魂:跨越时空的慈善传承
就在邵定根发现家谱与石碑关联的一周后,10月17日,上海藏家邵林将珍藏的24册《姚江邵氏宗谱》捐赠给浙江图书馆。
![]()
邵林捐赠家谱
邵林是清末外交家邵友濂曾孙,此次捐赠的家谱为其先祖于清光绪十三年主持重修,全谱共十六卷,完整呈现了余姚邵氏家族的文脉传承。
这份公益血脉在邵氏家族中世代相传。说到邵氏,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香港邵氏电影,想到遍布各地的邵逸夫医院。邵逸夫(1907-2014),香港娱乐业大亨、慈善大家,隶属余姚邵氏亚一房,虽生于宁波,却与平湖邵氏同根同源。这位影视巨擘将商业成功转化为惠及全国的慈善力量。
![]()
邵逸夫与逸夫楼
遍布神州大地的“逸夫楼”,与三百年前的盐税碑、四百年前的邵家车路遥相呼应,共同书写着邵氏家族“达则兼济天下”的不变情怀。
一脉承:盛世修谱的文化传承
邵定根与石碑的意外链接,刷新的不仅是个人的家族记忆。古人云:乱世藏金,盛世修谱。家谱,作为记载家族世系繁衍的“生命史”,不仅满足了个人的寻根需求,更通过家族精神的传承,规范着后代的行为。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在盛世中修撰家谱,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
![]()
七修家谱
如今,姚江邵氏宗亲会正致力于第八次续谱,邵定根也为这次修谱忙碌着,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他动情地说:“再苦再累也心甘。”
![]()
邵定根
这一块石碑,这一部家谱,这一条道路,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公益与担当,早已成为这个家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份精神始终在邵氏血脉中流淌,历久弥新。
寻堂号:留给未来的历史谜团
在梳理辉煌家族史的同时,一个历史的谜题也随之浮现,等待着今人去解答。根据现有线索,平湖邵氏确分南北两系——北宅(北邵)的堂号为“秀野堂”,这在北宅家谱中有明确记载。然而,南宅的堂号至今成谜。一个重要的线索是:邵定根家的桌子背面有“九如堂”这三个字,而有人曾将平湖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一块刻有“九如堂”的铺路石照片发给邵定根的女儿。遗憾的是,当时的具体发现地点未能被准确记录,如今已难以寻觅。
![]()
“九如堂”石碑
这块刻有“九如堂”的石碑是否就是南宅邵氏的堂号?这不仅是邵氏家族史的一块拼图,也是平湖地方史的一个待解之谜。我们期待有知情者或热心人能够再次发现这块铺路石,并提供确切位置线索,帮助补全这段跨越三百年的家族记忆。
![]()
平湖邵氏寻根问祖之行
历史的回响,仍在等待一个完整的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