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苹果最近又整了个大活儿,而且这次,连一向"蹭热度"蹭得很溜的小米,恐怕也得傻眼。
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Omdia首席分析师Heo Moo-yeol在行业会议上的爆料,苹果计划在2027年跳过"iPhone 19"命名,直接推出"iPhone 20"系列。
![]()
这到底是什么操作呢?
按照Omdia的披露,苹果将在2027年上半年率先推出iPhone 18e和iPhone 20标准版,下半年则集中发布iPhone 20 Air、Pro、Pro Max三款高端机型,以及备受瞩目的第二代折叠屏iPhone。
也就是说,2027年的苹果发布会,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奇葩场面:上半年还在卖iPhone 18e,下半年突然就跳到了iPhone 20,中间的iPhone 19就这么人间蒸发了。
苹果为什么要这么搞?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变化与2027年恰逢iPhone手机问世20年有关,苹果可能会借此机会重新调整产品命名、机型定位和发布时间结构。
记得2017年吗?iPhone诞生10周年之际,苹果跳过iPhone 9的命名惯例,直接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iPhone X系列,首次在iPhone中引入OLED屏幕、面容ID、全面屏等。
所以这次跳过19奔20,还是那个套路——用整数制造仪式感,用"跳号"营造颠覆性。
这很苹果。
![]()
(二)
但问题来了,最尴尬的是谁?
小米!
今年9月,小米刚刚宣布跳过"小米16",直接发布"小米17系列",卢伟冰称这将是小米手机数字系列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跃迁。
雷军当时还信心满满地转发说:"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
哪知道,苹果这边消息一出,小米的"跨代升级"瞬间就变成了"提前预演"。
你看这时间线:
- 2025年9月:小米跳过16,发布小米17系列,对标iPhone 17
- 2027年:苹果跳过19,直接发布iPhone 20
这下好了,小米明明是想"同代同级直面iPhone",结果人家苹果又往前跳了一格。
等到2027年小米19出来,苹果那边直接亮出iPhone 20,消费者一看:"哟,苹果都20了,小米才19?"
这就好比两个人赛跑,小米刚刚喊着"我要追上你"往前跳了一步,结果一抬头,苹果已经跳了两步,还笑眯眯地说:"来呀,继续追啊。"
小米这波操作,真是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意思。
![]()
(三)
坦率地说,过去五年小米在高端化道路上砸下巨额研发费用,拿下4.1万件全球专利,2025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大陆4000-5000元价位段市场份额达24.7%,稳居国内第一。
这些成绩是实打实的,值得尊重。
但越是在这种时候,越应该保持自己的节奏,而不是被苹果牵着鼻子走。
华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人家Mate系列、P系列(现在的Pura系列),从来不去对标iPhone的命名,照样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
为什么?
因为华为做出了自己的差异化,做出了自己的技术护城河——麒麟芯片、鸿蒙系统、影像技术……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反观小米,虽然推出了玄戒O1芯片,迈出了关键一步,但在命名策略上还是太在意苹果的一举一动了。
我总觉得,一个真正有自信的品牌,应该是"你跳你的,我走我的",而不是"你跳我也跳,你不跳我更跳"。
![]()
(四)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整个手机行业现在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技术创新进入平台期,消费者换机周期越来越长,市场增量几乎见顶……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们不得不想尽办法制造话题、吸引眼球。
命名玄学,就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营销手段。
但问题是,这招管用吗?
消费者真的会因为你从16跳到17,或者从19跳到20,就觉得你的产品"跨代升级"了吗?
恐怕未必。
Omdia还预测,苹果将从明年起调整产品发布策略,导致短期内iPhone屏幕面板需求减少约2000万片,同时预估首款折叠屏iPhone在上市第一年的出货量将超过800万台。
你看,真正的变革,是产品形态的创新(折叠屏)、是发布策略的调整(一年两次)、是技术的突破(新芯片、新屏幕)。
而不是简单地玩个数字游戏。
最后,还是忍不住要感叹一下。
小米啊小米,本来你高端化做得好好的,技术积累也越来越深厚,为啥偏偏要在命名上跟苹果较劲呢?
现在好了,苹果一个"跳号",你的节奏全乱了。
(作品声明:来源网络爆料,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