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一切的征兆,源自一次震撼人心的崩塌。
2023年10月15日,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处农业枢纽地带,一座高达27米的巨型粮仓在持续承压下终于宣告失守。
![]()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仓体结构瞬间瓦解,816吨金灿灿的大豆如洪流般喷涌而出,猛烈冲击周边设施,甚至摧毁了邻近的高压输电塔,导致附近多个社区电力中断,陷入一片漆黑。
这场看似偶然的工程事故,实则是一连串深层危机的外在爆发——背后是全美堆积如山、难以消化的4200万吨滞销大豆,更是中西部地区仓储系统几近崩溃的真实写照。部分地区仓库使用率已攀升至98%以上,接近物理极限。
![]()
与此同时,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屏幕上,大豆期货价格已滑落至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低点水平。这个全球曾经最强势的农产品出口国,如今却被自己丰收的作物压得举步维艰。
那么,当巴西趁势抬价时,究竟谁更焦虑?而中国暂停采购又将对巴西产生何种连锁反应?
![]()
巴西大豆崛起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遭遇重创。中国全面叫停从美国进口大豆,这一政策转向为南美市场打开了前所未有的窗口。
由于中国市场对植物油和饲料原料的需求始终旺盛,巴西迅速填补了供应空白,成为替代美国货源的首选选项。去年,巴西占据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71%,而今年前九个月,该比例跃升至80%,创下历史新高。
![]()
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巴西出口企业加快基础设施投资步伐,扩建港口码头,优化铁路运输网络,显著缩短装运周期,并凭借地理与物流成本优势,提供比北美更低廉的运费报价。
依托这些综合竞争力,巴西供应商大幅上调报价,部分合同接近每蒲式耳3美元的心理高位。出口商普遍认为,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具有不可替代性,只要需求存在,涨价就是市场规律的自然体现。
![]()
他们坚信中国买家别无选择,将持续接受高价。但这种判断忽略了全球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事实:2024年全球大豆产量预计将突破历史纪录,而巴西本国也将迎来空前丰产季,市场供给将呈现明显宽松态势。
此外,中国的供应链体系远比想象中更具弹性。面对单一来源风险,中方早已布局多元化采购策略,不会轻易被某一出口国的价格策略所绑架。
![]()
巴西出口方高估了自己的议价能力,低估了买方市场的反制潜力。一旦价格继续走高,中国完全有能力调整采购节奏或转向其他供应渠道,届时巴西的定价主动权将面临严重挑战。
尽管当前市场份额节节攀升,但巴西必须清醒认识到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动态本质。中国正通过多边合作构建更加稳健的供应网络,不再依赖任何一个国家作为唯一支柱。
![]()
美国大豆库存压力
巴西试图借机攫取超额利润的同时,却不得不直面来自美国的巨大库存威胁。目前,美国境内积压的大豆总量高达4200万吨,构成了悬在全球市场头顶的“供给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旦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这些沉睡的库存可能迅速激活并涌入国际市场,直接冲击当前由巴西主导的高价体系。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价格波动已释放出明确预警信号:当前的溢价空间并不稳固,随时可能因外部变量而逆转。
![]()
与此同时,中国并未被动等待,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前瞻性应对措施。首先,其庞大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足以支撑短期内不依赖外部采购,确保国内压榨与养殖业正常运转。
其次,中国积极拓展进口来源,去年共从16个不同国家引进大豆,其中对阿根廷的采购量实现跨越式增长,有效稀释了对巴西的依赖程度,增强了谈判筹码。
![]()
技术层面也在同步发力。中国科研机构与饲料企业联合推进蛋白源替代方案,大幅提升菜籽粕、棉籽粕等非转基因副产品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比例,逐步降低对豆粕的刚性需求。
上述举措共同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御网,使中国在面对巴西提价行为时拥有充分回旋余地,既能维持供应安全,又能避免陷入被动接受高价的局面。
![]()
因此,尽管巴西短期内享受着市场份额扩张带来的红利,但美国庞大的潜在供给与中国灵活的战略布局,正让整个市场的未来走向充满变数。
中国暂停采购巴西大豆
针对巴西出口商持续推高的报价策略,中国方面迅速作出回应。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正式宣布,暂停订购原定于12月及次年1月装船的巴西大豆批次。
![]()
这项决策并非出于无奈,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战略性退守。中国拥有充足的国家战略储备,且已建立起覆盖多国的采购网络,具备足够的底气在价格不合理时选择观望。
此举旨在利用市场机制倒逼价格回归理性区间,同时也为观察中美贸易动向预留操作空间。若未来两国重启农业贸易对话,美国大豆或将重新进入采购视野,进一步削弱巴西的垄断地位。
![]()
中国暂缓下单的本质,是以时间换空间的博弈艺术。它揭示了一个核心法则:真正的市场主导权不属于短期投机者,而属于那些能够保障稳定交付、建立长期互信的参与者。
即便巴西能在特定阶段凭借供应集中度获取溢价收益,但如果因此损害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其短暂的优势终将烟消云散。
![]()
归根结底,全球大豆定价的核心决定因素,并非某一时段的出货速度或报价高低,而是供应链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中国掌握着不可撼动的话语权。
其多元化的采购结构、强大的储备能力和技术创新实力,使其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扮演着规则塑造者的角色。
![]()
对于巴西出口企业而言,眼前的高利润或许诱人,但若因短视定价策略失去中国市场信任,最终只会让主导权重新回到更具合作诚意与履约能力的国家手中。
信息来源: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