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胃癌手术在根治肿瘤的同时,常因消化道结构改变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反流、营养不良等问题,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团队聚焦这一临床需求,在高泽锋主任带领下推行胃癌保功能手术,累计开展“长颈鹿吻合”“双通道吻合”等术式百余例,在确保肿瘤根治效果的基础上,帮助患者保留胃功能、提升术后生活质量,为山西胃癌患者提供了兼顾疗效与生活品质的诊疗选择。
破解痛点:从“根治肿瘤”到“兼顾生活质量”
“以前做胃癌手术,不少患者术后总说‘烧心’‘吃不下’,甚至因为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这让我们意识到,治疗不能只盯着‘切干净肿瘤’,还要让患者术后能正常生活。”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病区主任王龙跃介绍,胃癌保功能手术的核心,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通过精细的消化道重建,模拟胃的生理功能,针对性解决传统手术术后反流、消化吸收差等难题。
对食管胃结合部癌、早期胃癌患者而言,这类手术的意义尤为明显。“比如近端胃切除患者,传统吻合方式容易出现胆汁反流,严重时会影响睡眠和进食;全胃切除患者则常因营养吸收不足导致乏力、体重下降。”王龙跃介绍,保功能手术通过“双通道吻合”“长颈鹿吻合”等技术,让部分食糜能经正常生理通路消化,或通过保留残胃功能减少反流,切实改善患者术后体验。
特色术式:“长颈鹿吻合”的“保胃”逻辑
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开展的保功能术式中,“长颈鹿吻合”因适配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需求,成为临床常用技术之一。“这个术式得名于重建后的消化道形态,操作时会保留约15厘米左右的管型残胃,同时重建类似生理结构的抗反流角,就像给消化道加了一道‘防反流屏障’。”王龙跃解释。
对68岁的患者李大爷来说,这项技术解决了他最担心的问题。“术前医生说传统手术可能会经常‘烧心’,我怕术后连饭都吃不好。”李大爷回忆,经团队评估后,他接受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联合“长颈鹿吻合”术后重建,术后不仅没有明显反流症状,1个月就能正常饮食,“现在一顿能吃小半碗米饭,也不用总担心反酸影响睡觉了。”
百余例实践:护航患者的“全流程管理”
截至目前,山西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已完成百余例胃癌保功能手术,团队在技术应用中特别注重结合山西患者特点——不少本地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前评估和术后康复需要更精细的方案。
“我们会先通过多学科协作(MDT),联合影像科、病理科、营养科评估患者肿瘤分期、胃功能状态和基础疾病,再确定是否适合保功能手术、选择哪种术式。”高泽锋主任介绍,术中团队会严格把控肿瘤切除范围,确保根治性的同时精准完成消化道重建;术后则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饮食指导和康复计划,比如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软食,搭配营养科定制的膳食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体力。
![]()
持续发力:让“保功能”惠及更多患者
“开展保功能手术的初心,就是让患者不仅能‘活下去’,更能‘活得有质量’。”高泽锋主任表示,百余例手术的成功实践,让团队更明确了“精准微创+功能保留”的发展方向。接下来,科室将继续优化手术细节,同时依托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平台,通过病例研讨、技术培训等形式,将成熟的保功能手术经验分享给基层医院,帮助更多山西胃癌患者在家门口获得优质诊疗服务。
对普通民众而言,胃癌防治的关键仍在“早发现”。山西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团队提醒,山西居民饮食中腌制食品、高盐食物摄入较多,是胃癌高发风险因素,建议40岁以上人群、有胃癌家族史或长期胃部不适者,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若出现胃痛、胃胀、体重莫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为后续治疗争取有利时机。
文 / 李东臻 通讯员 高泽锋 陶凯 王龙跃 马峻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