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IM是通信产业迈向“无卡化”的关键一步,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三大运营商开展eSIM手机商用试验,行业迎来技术规范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的新契机。
日前,在eSIM高质量发展政策解读与技术要求宣贯会上,紫光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邹重人分享了紫光同芯手机eSIM如何从填补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到实现全球千万级出货量的实践经验,为行业自主创新注入信心。
![]()
01
从布局到突破
实现首颗手机eSIM中国芯商用
2019年,紫光同芯便前瞻性地将eSIM纳入业务重点,启动技术储备与产品研发,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份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让紫光同芯在接下来的数年里逐步构建起手机eSIM商用所需的核心能力。
众所周知,eSIM商用的核心门槛在于全球化认证与规模化落地。邹重人介绍,2022年,紫光同芯发布手机eSIM产品,并集齐“三证”——芯片通过CC认证、COS获得GSMA认证、生产工厂取得GSMA SAS-UP认证。“尽管当时GSMA相关标准尚未完善,eSA认证也未推出,但凭借过往在安全芯片领域的深厚积累,我们已提前预判手机厂商的应用需求,针对性地完成了各项产品设计与优化。”
2023年,紫光同芯顺利迎来“重点客户导入关键年”。邹重人介绍,紫光同芯选择与中国头部手机厂商合作,在海外市场推出搭载“中国芯”的eSIM终端,实现了手机eSIM中国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商用。经过前期的技术验证与市场铺垫,2024年,产品顺利进入“海外全面量产期”,在手机、穿戴设备、Pad等多品类终端大规模出货。截至2025年,海外手机eSIM出货量已突破千万级,随着国内政策逐步明朗,在国内也有多个项目启动。
![]()
千万级出货的背后,是对行业痛点的逐一破解。邹重人介绍,在运营商覆盖层面,全球不同运营商的Profile文件与标准存在差异,紫光同芯通过超400家运营商的实网测试,积累了大量适配经验,可协助终端厂商快速完成运营商认证。
在生产可靠性层面,eSIM封装形式特殊,外部保护较少,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的可靠性验证至关重要。紫光同芯建立了完善的全链路管控体系,能够保障芯片从生产到封装测试的全流程的安全。
在终端适配层面,面对终端操作系统每年大版本更新、LPA软件频繁迭代的情况,紫光同芯选择与基带厂商、手机厂商、系统提供商建立联动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完成适配,保障客户快速导入产品,用户顺利下载运营商数据。
除此外,紫光同芯也支持定制eID、预制Profile管理等灵活服务,满足部分OEM客户对eSIM专属管理需求。
02
以实践立标杆
选择手机eSIM的五个维度
海外市场的千万级验证,为紫光同芯在国内实现手机eSIM商用打下了坚实基础。邹重人表示,紫光同芯在实践中也总结出了如何判断eSIM产品好坏的五大关键维度,而这也正是紫光同芯的核心优势所在。
一是看商用案例,产品是否经过大规模实际应用验证;二是看运营商覆盖,是否支持目标地区的运营商网络;三是看操作系统适配,能否支持最新的Android16以及Linux、RTOS等,能从单一终端向多品类扩展,为未来场景拓展预留空间;四是看基带芯片适配:是否适配高通、MTK与展锐等多款基带,让产品具备更灵活的匹配空间;五是看供货能力,是否具备晶圆级数据下载、备货与持续交付能力,是否自有CP测试厂,保障持续稳定供货。
针对国内市场的特殊性,邹重人紧接着介绍,紫光同芯的eSIM方案强化了“安全与管控”能力。方案支持机卡绑定、安全开卡、数据加密传输,海外运营商号码管控、非对称三级证书安全体系以及运营商证书,并且落地了首个商用的搭载运营商证书的手机eSIM方案。“不止这一款,年内将会有多款搭载紫光同芯eSIM的机型落地。”邹重人信心满满地说道。
03
三维进阶
定义下一代eSIM演进方向
eSIM的价值不止于替代实体SIM卡,更将成为手机全场景连接的“利器”。
展望未来的eSIM技术,邹重人介绍,eSIM减少了SIM卡的包装、外围塑料,以及运输、存储等成本,将给环境带来很大好处;从用户角度来看,连接网络和切换号码将更加方便;从终端角度,会更加节省手机空间,从运营商角度来看,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获客。
谈及未来eSIM场景是什么样子?邹重人认为,下一代eSIM需向“全时空连接”“低功耗”“高性能”三个维度突破,进一步拓展应用边界。
在全时空连接层面,随着卫星通信成为手机新功能,eSIM需同时支持地面运营商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及室内Wi-Fi认证,实现未来空地一体高可靠的独立eSIM全时空连接。
在低功耗层面,当前主流手机基带平台向1.2V电压迁移,紫光同芯也在针对性研发单电源1.2V eSIM芯片,助力整机降低功耗、延长续航。
在高性能层面,针对当前eSIM Profile下载较慢的痛点,邹重人认为,未来eSIM性能还需要持续提升,通过更先进制程工艺、高速接口及高性能算法,提升数据处理能力,让用户激活体验更流畅。
基于上述演进方向,邹重人介绍,紫光同芯已前瞻布局,在今年8月份发布了新一代eSIM产品THC9E。该产品专为低功耗主平台设计,支持ClassD 1.2V电压,性能更高、功耗更低,接口类型更丰富,并兼容eSIM最新规范、卫星通信与安全eSE等多应用。紫光同芯也坚信明年新推出的手机上会越来越多使用这款eSIM产品。
当前,eSIM产业已经来到eSIM手机商用的关键节点,在eSIM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我们相信,以紫光同芯手机eSIM为代表的“中国芯”不仅将填补更多产业空白,更将以技术突破与实践经验,为全球eSIM产业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
“毫秒”竞速:算力革命的核心一跃
聚焦“十四五”:量子通信彰显中国科技自强之路
AWS宕机损失超千亿!“单一云”依赖坑了谁?
作者:包建羽
责编/版式:王禹蓉
审校:王 涛 梅雅鑫
监制:刘启诚
【通信世界新媒体矩阵】
央视频 | 微软MSN | 视频号 | 微博 | 今日头条 | 百家号 | 网易号 | 人民号 | 腾讯新闻
搜狐 | 新浪看点 | 雪球号 | 抖音 | 快手 | 爱奇艺 | 知乎 | 哔哩哔哩 | 咪咕视频 |CSDN
【新媒体团队】
监制|刘启诚
审校|王涛 梅雅鑫 张鹏
编辑|王禹蓉
视频制作|蒋雅丽 黄杨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