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南京江豚城市公园建设升级,发布长江江豚文化新书,成立中国科学观鲸平台……10月24日,值此第十六届国际淡水豚日之际,2025年全国第七届“长江江豚保护日”暨相关宣传活动在南京拉开帷幕。作为2025年“全国水野宣传月”系列活动之一,活动由中国渔业协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等承办。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的50余家机构、百余位专家学者、保护组织代表及志愿者齐聚一堂,围绕长江江豚保护科研成果、文化创新、志愿服务、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
高质量建设南京江豚城市公园,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南京作为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近年来长江江豚数量显著提升,成为全国知名观豚打卡地。此次活动中,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主任明劲松介绍了南京江豚城市公园建设进展。
早在2023年5月,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便发布“长江江豚城市公园”构想。如今,公园核心片区以鼓楼滨江风光带为轴线,串联江豚书屋、长江水生生物科普馆、增殖放流站等场馆,已初步形成特色生态旅游格局。未来,鼓楼区将推动从城市休憩公园向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迈进:一是提升游客服务能力,建设江豚城市公园游客咨询中心,提供中英文讲解、研学预约等服务;二是优化观豚体验,实施江边路环境提升工程,布设全新导视系统;三是孵化观豚产品与 IP,编制《观豚游览手册》,开发“江豚观察员”体验、“增殖放流”“观豚摄影导览”沉浸式体验项目,并打造江豚主题文创与邮局等。
![]()
活动现场,鼓楼区产业发展集团还与南京微笑精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将围绕智慧服务、IP打造等方面展开合作,全面提升公园运营能力。
![]()
长江江豚文化新书发布,挖掘物种历史与文明联结
1700多年前,东晋郭璞在《江赋》中首次提及“江豚”,此后江豚便与长江文明结下不解之缘,古代关于长江江豚的诗词古文记载超千篇。本次活动在世界文学客厅发布两本江豚文化新书,进一步挖掘物种的历史文化价值。
![]()
其中,《遗落的鲸灵 长江瑰宝白鱀豚》由江苏省科协支持,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光主编,是国内首部全景式记录白鱀豚的权威科普读物。该书以白鱀豚“淇淇”的一生为线索,串联物种命运与长江生态,呼吁加强生态保护。另一本《江豚古诗词文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朱方老师耗时十年编汇,收录近1300首(篇)国内外历代诗文,是对江豚文化的抢救性整理,为研究长江与江豚提供了重要资料。
![]()
中国科学观鲸平台成立,推动生态文旅可持续发展
当前,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观鲸(观豚)旅游,成为绿色经济重要增长点。此次活动现场,由中国渔业协会指导,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广西科学院及南京、武汉、铜陵、北海等城市文旅代表共同发起的“中国科学观鲸平台”正式成立。
该平台将采用“政府主管、科研指导、公益参与、企业落地”的合作模式,挖掘国内观鲸观豚自然人文资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目的地。活动同时发布《微笑南京・江豚之旅》南京观豚游路线与产品,集野外观豚、科普教育、文化体验于一体,此前试点已吸引上百人体验,反响良好。
![]()
![]()
此外,活动现场还同步开展多项配套举措:发布全国首个江豚保护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保险产品;镇江首个江豚示范学校正式揭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五省志愿者代表接过首支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志愿队队旗。同期举办的国际淡水豚保护与社区发展研讨会、长江江豚保护最新科研进展发布、首届国际淡水豚与鲸豚保护影像展等活动,也从多维度推动江豚保护宣传,助力营造“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氛围。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
(主办方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