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非洲学者:中国“十四五”成绩亮眼,“全球南方”要学经验,不要“抄答案”

0
分享至

导读

中国在“十四五”时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为全球繁荣稳定注入持久动力。面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挑战,中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基础设施红六军团,扩大国际合作,彰显了强大的韧性。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深化了国际投资和全球贸易联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市场和合作机会。“全球南方”应在分享中国红利的同时,借鉴中国发展经验,助力塑造更公平的国际秩序,共同成为世界的稳定力量。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迈克尔
(Ehizuelen Michael Mitchell Omoruyi)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尼日利亚研究中心主任

随着“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中国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就进一步证明了它是全球发展中最稳定、最可靠、最充满活力的力量之一。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些成就不仅意味着贸易和投资机遇的扩大,还为在全球经济动荡的环境中实现繁荣与稳定指明了道路。

尽管遭遇了贸易霸凌、新冠疫情冲击及后续影响,中国经济仍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十四五”前四年平均增速达到5.5%,预计整个“十四五”时期经济增量将超过35万亿元,平均每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1200万人以上,彰显了中国庞大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及通过就业保障社会安全的能力。与此同时,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国内需求成为主要引擎,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86.4%,其中最终消费的贡献率为56.2%,较上个五年计划时期提升8.6个百分点,标志着发展模式正转向更依赖消费驱动和内循环支撑的可持续轨道。

这一转型的核心动力源于中国对创新的持续投入。2020至2024年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增加1.2万亿元,增幅近50%,研发投入占GDP之比升至2.68%,接近经合组织经济体平均水平,折射出中国角逐全球科技前沿的决心。由此带来的成果已随处可见:半导体设计取得突破,华为鸿蒙等国产操作系统持续迭代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数字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5年中,中国建成5G基站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数字基础设施不仅为产业智能化升级奠定了基础,更在日益由数据流与技术标准塑造的全球格局中强化了国际互联互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创新突破的同时,中国还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持续深化贸易与投资合作。2021至202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从2.7万亿美元增至3.1万亿美元,年均增速4.7%。截至202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比重达50.7%,较三年前提升5.4个百分点。双向投资蓬勃发展,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直接投资超1600亿美元,同期共建国家来华投资超800亿美元。比数字更重要的是,这些经贸活动正编织起日益紧密的互联互通网络,为“全球南方”国家拓展了市场准入,完善了基础设施,在科技与服务领域创造了合作机遇。

“十四五”期间,中国在的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尤为亮眼。中国扎实推进绿色转型,以行动兑现承诺,回应了外界质疑。2021至2024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6%,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亿吨,近乎相当于欧盟年排放总量的一半。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较2020年翻番,截至今年7月达21.7亿千瓦,全国每三度电中即有一度来自绿色能源。光伏、风电、水电与核电等多种形式的新能源全面发展,彰显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和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巨大贡献。

绿色转型已深入日常生活。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20年的492万辆激增至2024年的3140万辆,增长了5倍多,彻底重塑了城乡交通格局。高效节能家电占据消费市场主流,工业领域“智改数转”提升了资源效率,减少了废弃物产生。这些转变不仅体现了政策导向,更标志着绿色价值已然内化于生产消费环节,这对长期的生态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环境质量指标也印证了中国的进步。长江黄河干流水质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废钢循环利用逐步替代钢铁生产中的原生原料,有效实现了降碳节能。尽管在地方执法、平衡工业扩张与生态保护等方面仍存挑战,过去四五年的发展轨迹清晰展示了中国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实步伐。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十四五”成就具有深远启示。中国不断扩大的内需和不断增长的农产品、绿色能源技术、工业制成品和数字服务进口,为非洲、拉美和东南亚国家增加出口创造了新机遇。同时,中国在数字基建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进步,不仅为南南合作提供了市场,更为跨越式技术进步提供了实践范本。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来的机遇同样不可小觑。港口、铁路与数字走廊的建设降低了贸易成本,增强了内陆国家的竞争力,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了支撑。除了经济成就以外,中国在创造就业、改善民生方面的成功,印证了包容性增长对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这对寻求减少不平等、提升治理能力、实现社会稳定的“全球南方”国家具有强烈借鉴意义。


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然,这些成就的背后也存在一些危险信号。保护主义抬头、大国竞争加剧、供应链波动等地缘政治因素,为合作成果的长期可持续性注入不确定性。

对“全球南方”其他国家而言,启示是明确的:需要主动作为,最大化地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国绿色转型政策,确保发展中国家不仅是绿色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更是可持续增长的共同创造者。最重要的是,要让当地社区充分参与,环保机制深入基层,使相关项目带来的好处公平地惠及各方。

站在“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中国展现的远不止经济韧性与科技实力。它用实践证明:大型中等收入经济体纵使身处全球变局,仍能驱动创新,践行生态责任,深化国际合作。通过发展战略协作、制定包容性政策、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这些成就可以转化为共同繁荣,减少不平等,为全球增强稳定性。在全球力量格局重构、地缘政治复杂演进的当下,中国给出的不是直接照抄的答案,而是可以借鉴的经验——它提醒我们,当发展锚定长远愿景,便能成为集体进步的推动力。此刻正是“全球南方”国家、国际组织与中国共同塑造更公平、更可持续、更面向未来合作模式的关键时刻。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From blueprint to impact"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杜娟 栾瑞英

编辑:张钊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85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www.chinawatch.cn


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incentive-icons
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
1493文章数 29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