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9 日至 21 日,第二届新时代青年 “重走长征路” 徒步活动在陕西延安举办。300 余名青年代表循着中央红军足迹,走进吴起县、甘泉县等地,在徒步中对话历史、感受变迁,让伟大长征精神在行走中薪火相传。
![]()
回望:九十年前的精神丰碑
九十年前的秋日,一支平均年龄不足 30 岁的红军队伍,从赣南出发,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跨越 18 座大山、24 条大河,血战 600 余次战役,牺牲 430 余名营以上干部,最终于 1935 年 10 月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在陕北大地扎下希望的根。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同志的评价,为这段史诗写下注脚。如今,长征早已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其孕育的长征精神,更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时值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90 周年,青年们重走这条路,正是为了在历史回望中读懂初心。
![]()
见证:红色土地的时代蝶变
“埋头奋斗,是对历史的抬头仰望。” 九十年间,长征精神融入陕北泥土,催生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徒步途中,青年代表们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新生:
在甘泉县五里桥,曾经的旱地如今变身 “千斤稻、百斤蟹” 的水田,“一地双收” 的农业模式让大家直观感受延安告别绝对贫困后的丰收图景。数据显示,2024 年延安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分别达 44867 元、17705 元;
站在吴起县山峁远眺,昔日 “黄土高坡” 被无边绿植覆盖,层林翻涌如彩色波浪。25 年退耕还林的坚持,让陕北实现了从 “黄” 到 “绿” 的生态蝶变;
在宝塔山、枣园等革命遗迹前,大家了解到陕西正以 “一路三线十二区多点” 战略,构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通过科学划分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等区域,红色根脉正得到系统性守护。
![]()
传承:青年心中的精神灯塔
“长征是宣传队,更是照亮青年心灵的灯塔。” 徒步途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在让长征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产生共鸣:
在甘泉县圪崂村对面山,青年们冒雨攀爬 ——1935 年 11 月,毛泽东曾率领红军从此处行军经过。踩着泥泞的山路,大家仿佛与九十年前的青年战士完成了一场跨时空对话;
红秀《延安 延安》的剧场内,不少青年代表流下热泪。演出结束后,有人驻足沉思,有人交流感悟,情感的共鸣让长征精神有了更鲜活的表达;
“雪地讲话” 旧址前,西安外国语大学青年徐博伦心潮澎湃:“作为外语专业学生,我要以专业能力,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长征故事。” 在枣园的主题思政课上,西安邮电大学学生龚俊卓则直言,要用长征 “信念” 破解 “内卷” 焦虑,以 “奋斗” 拒绝 “躺平”,将 “小我” 融入民族复兴的 “大我”。
活动尾声,延安革命纪念馆报告厅内,《歌唱祖国》的歌声响彻全场。青年代表们整理行装,将延安作为新的 “出发点”—— 他们追寻的不仅是九十年前的长征足迹,更是属于这一代人的 “新长征” 方向。正如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舒平所说,要以这类活动为契机,让伟大长征精神在三秦大地代代相传、落地生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