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事关两岸的大日子只剩不到24小时,郑丽文这位刚上任的国民党主席,早前高调喊出“当然要来大陆”,如今真的收到了国台办的正式回应。
门已经打开、机会就在眼前,她会不会兑现承诺,踏出这关键一步?
![]()
“台湾光复”背后的分量,不只是纪念
一说起“台湾光复”,很多岛内年轻人已经不太熟了,但在大陆,这是一个特别重的日子。
历史上,1945年10月25日,代表中华民国的中国政府在台北接受日本投降,台湾脱离了日本长达半世纪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这一幕不仅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为数不多的历史正义时刻。
北京这次高规格举办纪念大会,时间卡得很准,不只是台湾光复80周年,也正好是二战结束80周年,场地还是人民大会堂。
![]()
这不是随便搞个活动,而是国家层面的政治安排。
官方明确说了,这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更是面对未来的一种宣示。
这也难怪岛内绿营听到消息立马跳脚。
台湾陆委会第一时间发布所谓“禁令”,禁止公职人员赴陆参加活动,连民间学者、学校教职工都被点名“别配合”。
从动作的急促和覆盖面之广,完全看得出他们是真的慌了。
![]()
郑丽文:一句“当然要来”,把自己推到台前
事情真正起波澜,是因为郑丽文。
这位刚上任不久的国民党新主席,在被记者问到是否愿意来大陆、是否担心被民进党阻挠时,甩出一句话:“当然要来,怕就不要出来‘混’了。”
这话说得直白,带着火药味,也让外界对她多了几分好奇。
![]()
说实话,郑丽文能不能真正成行,才是考验她是否“说得到、做得到”的时候。
国台办这边已经很快给出回应,话说得也很有分寸,既不点名也不逼人,礼数到位、姿态开放。
表达得很清楚:只要是在“九二共识”之下,反对“台独”的前提下,大门永远敞开。
其实从我们的角度看,“欢迎”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来的人敢不敢来、来之后能不能讲点实话、做点实事。
![]()
“交流”这两个字,郑丽文能不能撑起来?
对国民党来说,现在真的是一道命运选择题。
前几年蓝营在两岸问题上一直走得扭扭捏捏,说九二共识又不敢说得太清楚,想跟我们互动又怕被扣“亲中”的帽子,结果就是内外都不讨好,支持度一跌再跌。
但岛内形势已经悄悄在变了。
越来越多台湾人开始意识到,仅靠意识形态口号换不来饭碗、买不起房子、挡不住物价。
![]()
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对“抗中保台”的那套话术早就疲劳了。
去年开始,台湾的实质薪资已经连续三年负增长,青年失业率创近三年新高,就业压力实打实地压在头上,再也不是一张“反中”标签就能搪塞的日子了。
郑丽文此刻高调喊话赴陆,如果能真的坐上飞机,这不仅是个人意愿的兑现,更是国民党给社会释放的信号——我们有胆识、有思路,也愿意走出那条老路。
![]()
民进党怕的,不是活动本身,是“对话的开始”
为什么民进党这次如此紧张?
他们怕的不是一场活动,而是这场活动的后续。
因为一旦郑丽文真的来到北京,哪怕只是出现在现场、握个手、拍个照,这本身就代表着一个新周期的开启——政党间恢复对话、两岸关系解冻的苗头就有可能萌芽。
而这正是绿营最忌讳的。
他们之所以不断放大对大陆的敌意,最核心的政治本钱就是“维持紧张”与“制造恐惧”。
![]()
一旦“交流正常化”了,他们很多操作的空间就没了。
特别是赖清德上台后继续高举“抗中”大旗,但对内经济搞不起来,对外外交频频受阻,已经让不少人开始怀疑这种路线是否真能保住台湾的未来。
更别说,美国那边也开始“变脸”。
特朗普口风一松,说不定哪天真把台湾当成筹码和中国谈条件。
台当局引以为傲的“靠山”,说到底也不是那么牢靠。
![]()
一个纪念日,映出两种思维方式
我们纪念台湾光复,把它看作是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一个节点,希望通过共同的历史记忆拉近两岸心理距离,增强“血脉认同”。
而民进党则试图用“古宁头战役”这样的历史段落去对冲,强调“光复之后,还得抵抗解放军”,把整个抗战胜利的正面意义掰成“我们后来又跟大陆打过”,试图拉出距离。
说到底,这反映的是两岸目前认知上越来越明显的裂痕。
我们更希望从历史出发,重建文化与国家认同的共识,台湾当局则在试图重新剪辑这段历史,把它包装成对“外来统治”的接续过程,而不是中华民族整体的胜利时刻。
这种对历史话语权的争夺,其实比表面的纪念活动本身更关键。
毕竟谁掌握了对历史的解释权,谁就更容易主导未来的方向感。
![]()
最后这一步,郑丽文还在“等什么”?
如今距离纪念大会召开只剩不到24小时,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邀请也发出了,气氛也烘托得够浓了,焦点只剩下一件事:郑丽文来不来?
目前她本人还没对是否出席表态,态度模糊,不说“去”,也不说“不去”。
很多人猜她可能在等:等党内意见统一、等民进党有没有更激烈反应、甚至等媒体热度是否再升一点。
但有时候,“等”本身就是态度。
![]()
岛内民众也不是傻子,大家看得清楚,真正有担当的政治人物,应该在关键时刻迈出关键的一步,而不是左顾右盼、走一步看一步。
否则,说得再好听,也可能被看作是“说一套、做一套”。
国民党过去几年的失败,不正是因为这种“犹犹豫豫”失了先机?
这次难得有一个政策和民意都可能支持的时间点,真若错过,下一次能不能等到还真不好说。
![]()
留给两岸的机会窗口,还剩多少?
从我们的角度看,这次光复纪念活动,是一次态度释放,是一次“拉手”的动作。
门敞开着、台阶也铺好了,就看有没有人愿意上来坐一坐、谈一谈。
如果郑丽文真来了,我们不排除会进一步推动更多互动,比如学术、青年、经贸领域的实质性交流。
如果这扇窗能重新打开,不仅有可能给两岸关系带来久违的“破冰”,也可能帮助岛内打破那种“不能谈、不能通、不能见”的政治死循环。
当然,如果国民党这次又选择后退,那就等于自动把两岸主导权再次拱手让人。
到时候不只是郑丽文的个人声望会被打折,整个蓝营的战略地位也可能因此再度滑落。
![]()
写在最后:有些机会,不会等太久
政治这回事,很多时候是靠“窗口期”推动的。
一旦时机过去,情势变化,再想重启就没那么容易了。
郑丽文说过,“怕就不要出来混”。
现在是兑现这句话的时候了。
![]()
是选择“走出去”,真正站在两岸交流重启的第一线?
还是继续在岛内的政治框架里原地打转、按部就班、顾虑重重?
答案,就看这最后的24小时,能不能写出一段真正意义上的“新历史”。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郑丽文愿前来大陆访问交流 国台办回应
新华社客户端——国台办: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将邀请台湾同胞出席
政知新媒体——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将于10月25日前后举行,是否邀请台湾嘉宾出席?国台办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