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价格三年涨一半,安徽这个小镇却靠它创造百亿产值,带动万人就业。
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品牌代工,安徽六安羽毛球的百亿逆袭之路。
羽毛球为何越来越贵?探访安徽六安,揭秘百亿产业背后的故事。
安徽六安小羽毛做成大产业,农民家门口就业增收,年产值超百亿。
![]()
打羽毛球这项大众运动,近年来的确变贵了。品牌羽毛球价格整体涨幅超过50%,一些高端比赛用球的价格涨幅更是接近70%。三桶好球的价格,有时甚至能抵上一克黄金。这让不少爱好者调侃,以前打球是健身,现在打球有点“烧钱”。
但价格的波动,却让一个地方藏不住了一—安徽六安。这里不仅是全国重要的羽绒集散地,更悄然成为全球羽毛球产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截至2024年7月的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羽毛球相关企业约有1.3万家。在羽毛球生产这个细分领域,全国共有89家企业,而安徽省一省就占了73家,份额达到惊人的82.02%。在安徽,六安市的贡献尤为突出。
![]()
六安的羽毛羽绒产业年总产值早已超过百亿元,产品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市场覆盖欧美、东南亚等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孵化、养殖、加工到成品,构建了坚实的基础。全市建有24个羽毛羽绒交易市场、142个收购站,聚集了上万名相关商贩,规模以上企业超过千家,其中年产值亿元级别的企业就有20家。
![]()
强大的羽毛羽绒产业基础,为羽毛球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2013年起,六安的宇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就开始为全球知名羽毛球品牌尤尼克斯合作生产训练用球,并为其在国内的其他代工厂提供关键的羽毛球切片材料,如今这家公司的年产值已达到1.5亿元。不仅尤尼克斯,亚狮龙、川崎等其他五大国际知名品牌也纷纷将主要的羽毛球生产基地设在六安。目前,全国市场上40%的羽毛球训练用球都产自六安。
巨大的生产需求,催生了像舒城县干汊河镇、裕安区新安镇这样的羽毛球产业重镇。干汊河镇,这个面积仅80多平方公里的小镇,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羽毛集散地,也是省级羽毛产业集群专业镇,产业年产值超过15亿元。这里每年能生产出800多万打羽毛球,意味着有超过8000万只羽毛球从这里飞向全球各地。镇子里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从事羽毛贩运、分拣、切片和羽毛球加工。其中,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有28家,规模以上企业6家,产值亿元以上的有3家。太阳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文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个镇的羽毛企业共拥有发明专利71项,安徽省著名商标3个,知名产品5个。“太阳”、“鸿鹄”、“翰文”等一批在羽毛球爱好者中颇有知名度的品牌,都诞生于此。
![]()
裕安区的新安镇同样表现亮眼。到2025年初,新安镇拥有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3家是专业制作羽毛球的厂家,全镇与羽绒羽球相关的企业有50多家,年总产值突破6.5亿元。这些企业每年为小镇贡献约2000万元的税收,占全镇税收的30%,更重要的是,它们带动了超过8000名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
六安羽毛球产业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干汊河镇的洪宕村、西宕村,许多农民模仿当时浙江义乌的“鸡毛换糖”,摇着拨浪鼓,用针头线脑等小商品走街串巷,换取家家户户的禽类羽毛,再不辞辛苦地步行到县城收购站出售,赚取微薄利润。他们很有商业头脑,不满足于单纯贩卖原料,开始将羽毛制作成精美的羽毛扇、羽毛画等工艺品,这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也让“羽毛之乡”的名声逐渐传开。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六安地区白鹅养殖业的兴起,干汊河镇的人们告别了“拨浪鼓”,升级为“羽毛贩子”,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开始主动与国内外的羽毛球厂、羽绒厂建立直接联系,产业形态从简单的羽毛贩卖,向更具价值的羽毛加工工业转型。一时间,许多家庭式手工作坊涌现出来。华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孙正海,就是从在自家院子里开设小作坊起步的,他将收购来的羽毛进行清洗、晒干、切片等初步加工,然后出售给制球企业。
![]()
九十年代,干汊河镇的羽毛产业已经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流通格局。但当时的市场竞争激烈且无序,本地企业面临内外压力。为了增强抗风险能力,当地的农民经营者们创造性地提出了组建“农民企业集团”的想法,像“华府集团”、“勋根集团”等小集团相继出现,这些小集团后来又进一步联合,形成更大的力量,共同开拓市场,使得干汊河镇的羽毛制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成功出口到东南亚及欧美地区。
进入21世纪,全球羽毛球运动持续风靡,中国的羽毛球竞技水平长期位居世界前列,这极大地推动了羽毛球在国内的普及和市场需求。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六安的羽毛球产业开始向规模化、集群化进军。本土企业从初级加工向羽毛球深加工转型。当地政府也积极作为,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业。2012年,舒城县政府成功引进了南聚实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投资2.25亿元在干汊河镇建设了南聚产业园,建成了1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并通过租赁出售、以租代售等灵活方式吸引羽毛企业入驻。
![]()
与此同时,技术进步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在新安镇,宇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新胜回忆,早年一台插球机需要一名员工专门照看,一天产量只有200打羽毛球,效率低,成本高。2013年,在区、镇两级招商部门的努力下,尤尼克斯等品牌生产商来到新安镇考察,并签订了鹅毛三级球等产品的委托生产合同,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本地企业也持续投入资金进行生产线升级,例如宇翔公司在2020年再次提升了插球自动化程度,将月产能提高到了10万打羽毛球以上。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原料支撑。六安地区主要养殖的皖西白鹅,其羽绒品质享誉全球,羽毛也是制作中高端羽毛球的理想原料。当地通过建立环境可控的鹅舍、推广反季节养殖技术等措施,有效提升了鹅毛的供应量和质量稳定性,为羽毛球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
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集群效应的显现,六安的羽毛球产业不仅在做大,更在向做强迈进,并逐步向上游的羽毛球拍、球衣、球鞋等体育用品加工制造领域扩展。
![]()
当然,市场竞争始终存在。比如,浙江江山市的羽毛球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安徽无为市则是全国重要的羽毛球原料供应地。面对强劲的对手,六安产业也在不断寻求突破。为了解决乡镇企业发展中常见的土地资源制约问题,干汊河镇从2022年10月开始探索“村企联营”模式。截至2025年3月,通过这种模式,已批准了10宗共计57.91亩的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帮助羽毛加工企业扩建厂房。此外,镇上还建成了一个占地255亩的现代化标准产业园,通过“量身定制”厂房、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了数十家涵盖原料供应、加工、配套生产、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的企业入驻,进一步激发了产业集群的效益。
近年来,羽毛球原材料毛片的供应紧张成为全球行业面临的挑战,这也直接推动了羽毛球价格的上涨。面对这一局面,六安的羽毛球加工企业展现了灵活的应对策略。对于需求量大的初级入门级市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例如,兴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引进了新的生产线,生产名为“小钢炮”的羽毛球,通过工艺改进提升原料利用率,以更亲民的价格满足广大爱好者的需求。
![]()
而在价值更高的中高端市场,六安则凭借其独特的原料优势构建了核心竞争力。据相关品牌财年业绩报告显示,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人均年消费支出在过去十年间有显著增长,反映出消费升级的趋势。中国是鹅毛出产大国,而六安作为皖西白鹅的主要产地,其鹅毛品质备受高端市场认可。
![]()
2023年,六安市及裕安区两级政府明确将皖西白鹅产业列为特色农业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每年安排数千万元资金支持、探索开发“活鹅贷”、“羽绒贷”等专项金融产品、给予财政贴息、并将白鹅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给予高比例补贴等。到2024年,六安全市的鹅饲养量已达到1884.3万只,位居安徽省首位。这意味着,当其他地区可能还在筹划建设白鹅养殖基地时,六安已经在高端羽毛球原料的稳定供应上占据了领先地位。
养鹅是六安地区的传统产业,当这项传统优势与现代体育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并得到政策、技术、资金的全方位支持时,便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六安的羽毛球产业,正是抓住了市场变化的机遇,凭借其深厚的产业根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持续的创新升级,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不仅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全球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中国制造”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