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清洗开国功臣的关键原因:继承人问题

分享至

从草根到皇帝:朱元璋的逆袭之路》-41

【继承人问题】

洪武二十四年,老朱派出太子朱标代他巡视西北,实地考察比较迁都地点,朱标一趟下来绘制好了地图,回到南京交给父亲检视挑选。

然而由于出差时感染风寒,朱标就此一病不起,第二年去世,年仅37岁。

朱标是朱元璋早就确定好的接班人,这个儿子跟马皇后一样仁慈,一样宽厚,一样讲道理。兄弟们视他为好大哥,臣子们视他为明主,他一定会是个好君主。

按照既定的设计,老朱一步步帮朱标清除棘刺,最难最烂的事他全都一肩挑。老朱明白,自己这个儿子太过善良,他不愿把得罪人的事情留给朱标,他要让儿子有条件按照自身想法治理国家。

当朱标接手的时候,不必再去面对那些杀戮,可以依照他的理念,用温和的方法来进行统治。开国皇帝强硬,继任皇帝以仁君面目登场,更能赢得人民爱戴,一张一弛间也让帝国得到喘息。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几经犹豫,终于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这里面还有个微妙的细节。朱标有五个儿子,长子朱雄英早已夭折,朱允炆是最大的儿子,但他并不是太子妃常氏所生,而是侧妃吕氏所生。常氏生了两个儿子,除了朱雄英,还有个朱允熥。朱允炆和朱允熥只差一岁,按立嫡不立长的规则来说,朱允熥应该比朱允炆更有资格被立为皇太孙。

原因出在太子妃常氏身上,常氏就是常遇春的女儿,朱允熥是常遇春的外孙。

常遇春早就死了,常家的影响力还在,联姻是贵族最常用的稳固势力的方法。常十万的儿子常茂娶了冯胜的女儿,女儿常氏嫁给了朱标,妻弟蓝玉又是大将军,同时还是蜀王朱椿的岳父。

这本是老朱布下的局,他废除丞相,将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按这种设计,朱标即位后,蓝玉掌握着军权,朱标掌握着蓝玉,军政一把抓,以朱标的威信没人能掀起浪花。

朱标病故,为他准备的基本盘顿时失去了作用。朱允熥的母家势力庞大,盘根错节,外戚有可能成为威胁。朱允炆母亲吕氏平民出身,母家没啥力量,不可能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

未经历练的孙子们不比儿子,选择朱允炆是个安全的方案。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