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唐朝时的某一天,韦皋向岳父张延赏告辞。
韦皋和张氏结婚后,长期受到娘家人的小看,就是奴仆都可以瞪他一眼。
尤其是张延赏,仗着自己是宰相家族的人,对仅仅是秀才、还很穷的韦皋,很不满意。
看在翁婿一场的份上,张延赏还是找来一些财物,并用七匹马驮着,跟随韦皋,就怕韦皋一路上受穷。
韦皋每到一个驿站,就让一匹马驮着物品回家。七匹马陆续返回娘家。
张延赏看到马回来了,马背上的东西,原封不动,心中很不是滋味。
后来的路,韦皋靠妻子张氏的嫁妆首饰,一直走下去。
他还清晰地记得,岳母反复给他争取一些颜面:“韦皋将来的尊贵,无人能比。”
一个人漫无目标地走,也不是办法,他投笔从戎,耗时好几年,从一个普通士兵,变成了将军。平定地方叛乱之后,他以金吾将军的身份去镇守西川。
娘家人都在西川,终于可以团聚了。
张延赏穿戴整齐,要去迎接将军,岳母说:“一定是女婿韦郎回来了。”
张延赏冷笑一声:“什么韦郎,早就掉进臭沟里了。”
翁婿重逢,场景异常尴尬。
一晃又是几年,韦皋把曾经瞧不起他的奴仆赶出去,对娘家人还是很好,孝顺到底。
有人写了一首诗:“孔子从周又适秦,古来圣贤出风尘,可笑当日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作为女婿,在娘家受到了冷眼,同时被妻子爱着,岳母鼓励着,滋味是不太好受的。但是他懂得“扬长避短”,把好处记挂着,把难处慢慢放下。
![]()
02
我的老家,祖祖辈辈都靠种地为生。
如果谁家有女儿,出嫁的时候,就会反复叮嘱:“农忙时,一定要回来。”
也有一些年轻女子,每到农忙的时候,就在村里吆喝:“谁来我家割稻子,我就嫁给谁。”
果然,好几个男子来帮忙,争着干活。
就是亲家之间,也留下这样的俗语:“亲家帮亲家,割了稻子又插秧。”
有一个叫老张的男人,靠体力赚钱养家。
结婚后,老张去县城帮人盖房子,夫妻的小日子也还好。
大家发现,不管盖房子的日收入多少,老张到农忙的时候,都会回到村里,给岳父干活几天。
老张五十多岁的时候,妻子过世了。
在村里人的撮合下,老张和另一个寡妇再婚。
按理说,老张不应该再到原岳父家干活了。但老张保留了“老习惯”——农忙时,还去岳父家干活。割稻子,挑谷子。还帮岳父把谷子转到村口的车里,运到城里卖掉。
相比之下,老张给原岳父干活的时候,更多了。
村里的人说:“老张,老婆都没了,还干啥娘家活?”
老张严肃地回:“我的孩子,都还叫外公外婆呢......”
一句话,把好事的村里人怼回去。
韦皋也好,村里的老张也好,我们不难发现,能够报恩的女婿,不一定有钱,但他们有三个共性。
第一,努力生活,让自己变得强大。
第二,一辈子,只记恩,不记仇。
第三,夫妻和睦,爱情促进了亲情。
很多有钱有势的男人,不一定有很多的孝心,顶多是打发一点钱给老人;没什么钱的男人,只要有了尽孝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反而给老人的更多。
![]()
03
相对于多子女家庭,只有一个女儿的家庭,对女婿的孝心,看得更重一些。选择女婿,就是选择家庭的未来。
找一个孝心好的女婿,真的很重要。
尽孝,无非是靠“钱”和“情”。并且这两样,都是双向奔赴的。
有远见的岳父母,都会这样做。
1.对女婿高看一眼,哪怕他是个穷小子。
莫欺少年穷。很多二三十岁的男人,没有什么钱,房子也买不起。真的没有关系,只是男人的起步点低了一点,不代表他以后都没出息。
对于一个有骨气的女婿,娘家人真的要好好帮一把。这样做,女婿如虎添翼,也会留下很多恩德。就像韦皋一样,只是妻子帮一帮,就大有所为。
岳父母,如再生父母,这好像没有什么不好。
2.把女儿培养成当家人,人品也好。
如果家里只有女儿,还重男轻女,这就怎么也说不过去了。
把女儿培养好,成为一个好的当家人。她出嫁之后,才会努力搭建好一个小家庭。
小家庭红红火火,那么小夫妻就会恩恩爱爱。会持家,和会攒钱,学历高,同样重要。
3.创造养老条件,适度减轻女儿女婿的养老压力。
回到现实,年轻人赚钱养家,也确实不容易。如果要伺候三四个老人,那就更不容易。
尽孝,不是坐等谁来做什么,而是老人要预谋一些什么。
一份养老金,一套房子,一些存款,健康的身体,都是必要的。娘家条件持续变好,女婿也会很欣慰,觉得报恩,也是有价值的。
![]()
04
报恩,不是忽然就出现了,而是一报还一报。
岳父母对女婿有恩,女婿才更有可能报恩。
彼此的恩情,源源不断,那就家庭的温暖,生生不息。
人老了,也许方方面面的条件不够好,但给女婿一张笑脸,总是可以的,也算是情绪价值。
女婿困顿时,岳父母爱莫能助,多说几句鼓励的话,也算是精神的帮助。
只要有心,家庭处处是温情。
作者:布衣粗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