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介绍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甚至若干个中国高技术产业,这将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
什么是生物制造?
在定义上,生物制造指的是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结合工程学技术原理,通过酶、微生物细胞等生物元件或生物体进行物质转化和加工的规模化生产模式。
通俗来说,生物制造,就是用生物造万物。
目前我们进行生产制造的场所是工厂车间,各种复杂的机器组成流水线,工人们执行任务,产品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出来。
而在生物制造未来图景中,车间流水线变成了一个个细胞,忙碌在各自岗位的则是蛋白质、核糖体和其他生命分子。
![]()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发酵产能占全世界70%以上,一批有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已经成长起来。
其中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化工、新型食品制造等重点领域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
![]()
万亿高科技产业正崛起
从十四五到十五五,中央关于生物制造的提法变得越来越具体,反映出国家对于生物制造战略定位的不断深化。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生物制造、绿色低碳、新能源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次将生物制造明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再到如今的《建议》将生物制造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从宏观蓝图擘画到微观机制夯实的纵深推进,背后离不开我国在生物制造关键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
目前,我国工业生物技术综合水平位列全球前列,涌现出一批国际领先的成果。
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上就提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
![]()
聚焦生物制造热点领域和重要课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今年也遴选发布了16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应用典型案例,组织开展了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生物制造中试平台遴选发布,生物反应器揭榜挂帅等工作。
展望未来,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生物制造体系将加速形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强大引擎。而这场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背后,机遇属于每一位参与者和共创者。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