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第一次踏足扬州,我就被外城河深深吸引。此后,每次到扬州,无论行程多紧,我都会抽出时间,沿着外城河漫步一番。有时,我从个园游览而出,便沿着外城河悠然前行;有时,从瘦西湖出来,也选择这条路线;还有时,在冶春享用完美味的早餐后,也会沿着河岸走走。
这次,我们从东关古渡出发,沿着古运河一路向北,再转至盐阜东路,一路向西。
![]()
扬州外城河的两岸,设计有高低两条栈道。平日里,我们偏爱走在最下层的栈道,那里离河水更近,仿佛能更贴近扬州的心跳。
但今日雨势较大,下层栈道有些积水,走了一段后,我们便拾级而上,来到了上层的栈道。这条栈道位于盐阜东路与下层栈道之间,雨中赏河,视野竟比下层更为开阔。
![]()
![]()
护城河两岸,树木葱郁,它们在这里屹立了无数个春秋,见证了扬州的兴衰变迁,从繁华到落寞,再到新城的崛起。它们,或许比我们更懂扬州,更爱这座城。
朱志泊先生曾言:“扬州先运河而城,有运河而名,因运河而盛,倚运河而新。”古运河在扬州的历史长河中,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外城河的东端,正是古运河的起点,它向西蜿蜒,直至柳湖路,串联起东关古渡、东关街、个园,最终可步行至瘦西湖。
![]()
人们常说“烟花三月下扬州”,那时的扬州,鲜花盛开,柳丝轻拂,美不胜收。护城河畔,桃花依水绽放,构成一幅桃红柳绿的春日画卷。然而,我更偏爱外城河的夏日,那是它一年中最绿的时候。
树枝斜斜地伸向河面,浓荫遮日,植被错落有致,从矮小的灌木到高大的乔木,层层叠叠,将护城河染成了绿色。两岸的大树,仿佛在河面上方握手言欢,它们为了这一刻的相聚,默默努力了多少年?每年多伸展一分,每年彼此更接近一分。
![]()
护城河岸边,有的用城墙砖横砌,我曾一度将这条河称为护城河。其实,扬州水系发达,这条河并非完全环绕扬州城,仅北面这一段。另一侧,则用大块石头垒砌,更显古朴。
经过史可法路,便是盐阜西路。河南岸,有一座颐亭,我们在此避雨片刻。河北岸,游船整齐排列,明黄色与天蓝色的船顶格外醒目。或许是因为大雨,游船大多未开,但仍有寥寥几位游客,兴致盎然。游船旁,便是当年乾隆上下船的御码头。
![]()
御码头往西,北岸便是冶春花园。外城河在此分流,一道向西北,仍是护城河;一道向南,称小秦淮河。冶春花园,被誉为“乾隆水上游览线”的第一景,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园之一。
它原位于扬州大虹桥畔,是清代诗人王士祯举办诗社的地方。后因旧址废圮,清末时移建至此。不过,现在的仿古建筑,多为后来复建。天气晴好时,扬州市民会在此喝早茶、吃早餐,还会自发进行文艺表演,热闹非凡。
冶春园巧妙地将树、水、桥、榭融为一体,数间草庐半架于岸上,半延入水中。西边有曲栏连接水榭,名为“香影廊”。闻名遐迩的冶春茶社,便坐落于此,每日早晨,几乎人满为患,既有本地居民,也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
![]()
![]()
我们继续沿护城河西行,至北门外大街,护城河又分出一条水系向北。一路上,假山溪石、小巧亭子点缀其间,我们不时避雨前行。无奈雨势未减,我们只能打着雨伞,冒雨前行,顾不上膝盖以下的部分了。
走到卷石洞天,原以为能进去参观一番,不料大门紧闭。原来这里已属于瘦西湖景区,要游览需购买瘦西湖门票从瘦西湖大门进入。外城河已是我们的最后一站,自然无暇再游瘦西湖,原本也未有此打算,于是只得作罢。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